歸國謠 (彌勒佛)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歸國謠 (彌勒佛)

文章美芝草 » 2005-07-31 01:00 PM

彌勒佛,闊嘴笑人多口舌。大肚猶來行乞,千家兜灑脫。 布袋敢疑何物?想應愁滿缽。不帶世間塵拂,更添衣上雪。
美芝草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18 03:46 AM

文章紀塵 » 2005-07-31 07:13 PM

頗喜歡「大肚猶來行乞,千家兜灑脫」句...
小弟家中也有一尊彌勒佛,卻從沒想到以此為題... :lol: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文章卞思 » 2005-08-01 12:48 AM

布袋敢疑何物?想應愁滿缽。--前句提出問題,後句又接"想應"二字,則必是指布袋中之物為何的答案,卻怎是"愁滿缽"呢?這缽是放在布袋中嗎?又彌勒佛既是大肚能容,怎會布袋中(或者缽中)所裝竟盡是愁?與彌勒佛之勘破人世笑口常開的灑脫態似亦不盡相合。

另,塵拂不知何意?末兩句之間關連似不甚明顯。

多言了。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嚥琀 » 2005-08-01 09:53 AM

我覺得這闕詞用很多反襯的趣味,而能別出心裁,用一個較特別的角度來寫彌勒佛。首句闊嘴笑人口舌多即為一例。一般人見彌勒佛的形象都認為是笑口常開,作者卻說是笑人口舌多。世人口舌多而使彌勒佛嘴闊,頗有代眾生消業的意思。將眾生的口舌都包容進去,而置換以笑聲而出,以致嘴闊。
托缽化緣,但眾生能給的盡是愁,這樣想愁滿缽也是合理的,祂帶走了眾生的愁吧。塵拂是否指的是修道人常帶著的拂塵呢?若作此解,末二句在「時時勤拂拭,不教惹塵埃」與「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外更提出「我獨攬塵埃,願化眾生塵埃」的慈悲胸懷。

唯這樣解讀,對「千家兜灑脫」一句無法解得,請詞長們賜教。

以上個人淺見,有會錯原意處請見諒。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美芝草 » 2005-08-01 11:12 PM

敬回紀塵詞長:謝謝,彌勒佛多被當作財神了吧^○^

敬卞思塵詞長:誠如嚥琀詞長代解,從側面來看彌勒佛。

布袋敢疑何物):一般來說傳說中的布袋和尚是漢化的彌勒佛,他性格不如苦行僧嚴肅,行為滑稽,到哪都能化更多的“緣”,他邊食邊儲。何物客觀存在應是食物,行話卻稱做“緣”,在佈施主來看了“慈悲”在菩薩看來是“苦難解藥”在布袋和尚看來或許只是食物,到底是什麽?
想應愁滿缽):如果按我的理解,是愁吧。這是第四種說法。

嚥琀詞長也提出對「千家兜灑脫」的疑問,我是這樣想的,“灑脫”是彌勒佛的形象也是施主們佈施的心態,兜就是承接。也就是說,布袋和尚到處去收購“灑脫”

----------“灑脫”是什麽?在我看來,全是缽中愁。

塵拂是布袋的對稱,布袋才能包容,嚥琀詞長說得真好。
以我觀佛,佛亦有愁。

再次感謝諸位詞長的指點與交流。
美芝草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18 03:46 AM

文章美芝草 » 2005-08-01 11:22 PM

卞思 寫:又彌勒佛既是大肚能容,怎會布袋中(或者缽中)所裝竟盡是愁?


漏了這處,“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這是廣告文案
芝草性陋認為這身菩薩邊吃邊儲就是“一口難咽世間愁”還需慢慢消化。

阿彌陀佛,原諒我狡辯謗佛~~~~
美芝草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18 03:46 AM

文章卞思 » 2005-08-02 01:00 AM

1.主要是覺得布袋所容與愁滿"缽"不連貫,這愁到底是裝在布袋裡還是裝在缽裡?若說是化得愁滿缽或者化得滿袋愁,都較能理解些。
2.前面方說灑脫,後一句便接愁滿袋或愁滿缽,中間若沒銜接,是會有莫名所以的感覺。
3.能出新意,當然是好的,但新意必須以文字的轉承來讓人理解,若文字轉承不清楚,讀者就無法理解您有別於一般印象的想法了。
3.拂塵是器物的專有名稱,不能倒為塵拂。


美芝詞長用字遣詞其實頗有韻致,建議您先講求字面上的順暢度,不要企圖一字或一句多義,因為這樣反會削弱字句的合裡性,而顯得不可解。
內涵的深廣度並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形成的。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若有冒犯,還請海涵!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嚥琀 » 2005-08-02 06:45 PM

「先講求字面上的順暢度,不要企圖一字或一句多義,因為這樣反會削弱字句的合裡性,而顯得不可解。」

卞思詞長所言很值得警惕,我個人填詞時,有時執意要表達某些意念,又受拘於譜律,就會造出一些牽強的詞來,這是功力尚需磨練處。

不過美芝草這闕詞裡的意念是不錯的,只要再加強文字上的工夫。這反而比文字上無可挑剔,但寫得未見新意又乏真情要好一些。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美芝草 » 2005-08-03 02:41 AM

再謝兩位詞長。拙作描貓不成,見笑方家。感激卞思詞長不吝賜教。^○^

卞思詞長所言的「企圖一字或一句多義,因為這樣反會削弱字句的合裡性」「內涵的深廣度並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形成的。」芝草謹記。再謝!

謝嚥琀詞長叮囑「加強文字上的工夫」所言極是,須再磨煉。
美芝草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18 03:46 AM

文章卞思 » 2005-08-03 03:05 AM

嚥琀詞長所言極是,吾亦愛其新意故不覺多言了,幸美芝詞長大度不怪 :-)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美芝草 » 2005-08-05 04:58 AM

芝草感激兩位詞長的關懷和指點,無以能報,速寫幾句表達謝意:

擬閨筆敬贈卞思和嚥琀兩位詞長

----寄調《浣溪沙》

月映荷塘近挂窗,
妾心如鏡試新妝。
好情常見好風光。

大雁來時花欲倦,
小詩扶起瓣無香。
人生一世百匆忙。
美芝草
會員
 
文章: 62
註冊時間: 2005-07-18 03:46 AM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