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詞長言之有理,然一方詞長的感覺並非無理,因為前二句讀來,重心偏於第二句,所以才建議倒過來解(古人常用此藝法).至於第三句,點出本來花已盡的傷春時節,卻又不必愁了,這是桐花的獨特處!接著如雪漫山..足見此四句亦漸入佳境.白丁 寫:李雨 寫: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甚至也不算倒裝,先耳後眼,順序如此也頗自然。
倒是,第三句先預告有花可看,削弱了末句。
如果步步醞釀至最後才乍見桐花之「如雪漫山」可能更添驚喜!
一點個人淺見。
感謝 一方,白丁,李雨詞長的點評,學習啦李雨 寫:詞長言之有理,然一方詞長的感覺並非無理,因為前二句讀來,重心偏於第二句,所以才建議倒過來解(古人常用此藝法).至於第三句,點出本來花已盡的傷春時節,卻又不必愁了,這是桐花的獨特處!接著如雪漫山..足見此四句亦漸入佳境.白丁 寫:李雨 寫: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甚至也不算倒裝,先耳後眼,順序如此也頗自然。
倒是,第三句先預告有花可看,削弱了末句。
如果步步醞釀至最後才乍見桐花之「如雪漫山」可能更添驚喜!
一點個人淺見。
李雨 寫: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一方 寫:末學的見解是會有所偏差。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