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林賞花

此地歡迎古典詩詞新秀發表初學作品﹐請多加油!

版主: 李德儒, 一善

桐林賞花

文章犁頭店人 » 2009-05-02 08:51 AM

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文章一方 » 2009-05-03 09:07 AM

在下覺得次句與詩題和其他三句欠了一點聯繫。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Re: 桐林賞花

文章李雨 » 2009-05-03 10:19 AM

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Re: 桐林賞花

文章白丁 » 2009-05-04 12:28 AM

李雨 寫:
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


甚至也不算倒裝,先耳後眼,順序如此也頗自然。
倒是,第三句先預告有花可看,削弱了末句。
如果步步醞釀至最後才乍見桐花之「如雪漫山」可能更添驚喜!
一點個人淺見。
以詩言事,以詩言志
我寫歷史,我為歷史作見證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Re: 桐林賞花

文章李雨 » 2009-05-04 08:19 AM

白丁 寫:
李雨 寫:
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


甚至也不算倒裝,先耳後眼,順序如此也頗自然。
倒是,第三句先預告有花可看,削弱了末句。
如果步步醞釀至最後才乍見桐花之「如雪漫山」可能更添驚喜!
一點個人淺見。
詞長言之有理,然一方詞長的感覺並非無理,因為前二句讀來,重心偏於第二句,所以才建議倒過來解(古人常用此藝法).至於第三句,點出本來花已盡的傷春時節,卻又不必愁了,這是桐花的獨特處!接著如雪漫山..足見此四句亦漸入佳境.
李雨
會員
 
文章: 2343
註冊時間: 2007-01-17 02:56 PM

Re: 桐林賞花

文章犁頭店人 » 2009-05-04 01:41 PM

李雨 寫:
白丁 寫:
李雨 寫:
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


甚至也不算倒裝,先耳後眼,順序如此也頗自然。
倒是,第三句先預告有花可看,削弱了末句。
如果步步醞釀至最後才乍見桐花之「如雪漫山」可能更添驚喜!
一點個人淺見。
詞長言之有理,然一方詞長的感覺並非無理,因為前二句讀來,重心偏於第二句,所以才建議倒過來解(古人常用此藝法).至於第三句,點出本來花已盡的傷春時節,卻又不必愁了,這是桐花的獨特處!接著如雪漫山..足見此四句亦漸入佳境.
感謝 一方,白丁,李雨詞長的點評,學習啦 :-)
犁頭店人
會員
 
文章: 862
註冊時間: 2007-03-02 09:37 AM

文章白丁 » 2009-05-07 02:58 AM

可能是詩學領悟力的不足吧?
怎麼也想不出五月的「花已開盡」~
五月當職的、到五月還盛開的花也不算少哩!
以詩言事,以詩言志
我寫歷史,我為歷史作見證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Re: 桐林賞花

文章一方 » 2009-05-07 09:39 AM

李雨 寫:
犁頭店人 寫:鳥唱桐林春意闌,覺來紅日上三竿
豈愁五月無花看,如雪漫山亦足歡 :-)
起承二句可視為倒裝,早晨醒來先聞鳥語,再瞧見漫山桐花,在下覺得合情理的.

多謝李雨詞長和白丁詞長的討論。

破曉時份,於清靜的環境聞鳥語而起牀是自然的。但當日上三竿時,背景的聲音相對嘈雜,便較難被鳥語吵醒。

第一句說所聞,而第二句說所見當然是可以的。但該在同一環境下,否則便有點相隔。現在首句是桐林,而次句是居室。除非居於桐林中,不是的話,末學便覺得畫面的跳動太大。

不過,不同的讀者對一首詩有不同的觀感是正常的。末學的見解是會有所偏差。請各位海涵。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Re: 桐林賞花

文章白丁 » 2009-05-08 11:58 PM

破曉時份,於清靜的環境聞鳥語而起牀是自然的。但當日上三竿時,背景的聲音相對嘈雜,便較難被鳥語吵醒。

第一句說所聞,而第二句說所見當然是可以的。但該在同一環境下,否則便有點相隔。現在首句是桐林,而次句是居室。除非居於桐林中,不是的話,末學便覺得畫面的跳動太大。

一方詞長的觀點滿周延的,也很有道理,卻顯然與山居有點隔閡。

讀詩時,讀者的感覺總會順著詞句走,慣於接受導引,情感上是與作者一致的。所以自然覺得作者是在很容易聽見鳥叫的環境中醒來而不疑。
現代人大概難有機會在天籟中醒來,其實鄉居桐林或近桐林一點都不奇怪呢!
既然居于桐林中是有很大可能,起懷疑就不免奇怪了。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Re: 桐林賞花

文章李德儒 » 2009-05-11 08:25 PM

一方 寫:末學的見解是會有所偏差。


我不大贊成一方兄說自己的見解是會有所“偏差”,因為我們寫詩或讀別人的詩,都是依正常的情況下去想的。例如我們說“月下漫步”,誰都會聯想到寫的是夜晚?但我很多時在中午十一時或下午三四時都看到月亮,在那時寫“月下”則有違常規。
數年前我在東河上的一個小島中工作,那裡很多鳥兒,我通用是清晨三時多便在島上,四時左右便有大批鳥兒歌唱比賽,到八九時左右便少了鳥聲,何解?鳥兒也要生活,分散去四處覓食,林中的鳥兒便少了,所以日上三竿的時候,不論在那裡鳥聲都是很弱的。所以日上三竿時被鳥聲叫醒便等於中午時寫月下漫步一樣不大妥。

還有我在島上工作的環境是非常清靜的,絕沒有背景的聲音相對嘈雜情況。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白丁 » 2009-05-12 02:18 AM

鳥兒也要生活,分散去四處覓食,林中的鳥兒便少了,所以日上三竿的時候,不論在那裡鳥聲都是很弱的。所以日上三竿時被鳥聲叫醒便等於中午時寫月下漫步一樣不大妥。

德儒詞長以親身體驗作解甚有說服力,那麼以「想當然爾」來抒發的論述便顯得薄弱了。
在下沒有親聆桐林之鳥語,只有相信詞長是對的。

不過昔日鄉居時,屋後有一大片相思樹林,間以其他樹種和竹風圍、香蕉樹等,那裡的鳥聲一直都很嘈雜,想必是各色鳥兒覓食之所;那麼如果桐林也是各色鳥兒覓食的林子又會如何呢?
倒是有請犁詞長說說;大作是否為親身之體驗了。

忽然想到楓橋夜泊的「夜半鐘聲」也似乎不太妥,既然「暮鼓晨鐘」屬廟堂之習慣,又哪來夜半鐘聲也?一笑!
白丁
會員
 
文章: 812
註冊時間: 2009-01-05 02:05 PM
來自: 台北

下一頁

回到 新秀鍛鍊場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Google [Bot] 和 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