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兒媚 偶懷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眼兒媚 偶懷

文章何維剛 » 2005-09-20 11:28 AM

天隱微霞浪雲幽,偶聚勝長遊。
神迷餘夢,醉堪殘酒,枕石風流。

此生常問羈何似,蝶影問莊周。
身藏斗室,心懷四宇,情寄神州。
今古恨 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何維剛
會員
 
文章: 632
註冊時間: 2002-05-16 01:45 AM
來自: 水月

文章嚥琀 » 2005-09-20 12:41 PM

咦?很少看到何詞長填詞喔!難得!

大作頗流暢,幾個小問題切磋一下:
首句天隱微霞頗美,但浪雲幽有點難解。
神迷餘夢兩句用倒裝法,造語新穎有致。
下片首二句重覆問字,雖然詞不太忌重字,這裡似乎重得沒必要,也許可再斟酌。

另一個問題是,上片情意蘊藉,下片則語意雄豪曠達,是否適合眼兒媚的調性?這點我略有疑問,但提出請教其他詞長。

嚥琀淺見,僅供參考。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何維剛 » 2005-09-21 09:03 AM

嚥琀 寫:咦?很少看到何詞長填詞喔!難得!

大作頗流暢,幾個小問題切磋一下:
首句天隱微霞頗美,但浪雲幽有點難解。
神迷餘夢兩句用倒裝法,造語新穎有致。
下片首二句重覆問字,雖然詞不太忌重字,這裡似乎重得沒必要,也許可再斟酌。

另一個問題是,上片情意蘊藉,下片則語意雄豪曠達,是否適合眼兒媚的調性?這點我略有疑問,但提出請教其他詞長。

嚥琀淺見,僅供參考。


承詞長貴言,以後一定多多填詞,若無提醒,還忘了有重字哩。
關於眼兒媚的調性,應當也走溫柔婉約一路。然韻憑心性,調走臨機,一時的情感一時的詞,如是而已。淺見。



天隱微霞野雲幽,偶聚勝長遊。
神迷餘夢,醉堪殘酒,枕石風流。

此生常問羈何似,蝶影覺莊周。
身藏斗室,心懷四宇,情寄神州。
今古恨 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何維剛
會員
 
文章: 632
註冊時間: 2002-05-16 01:45 AM
來自: 水月

文章紀塵 » 2005-09-21 10:08 PM

我覺得不只今人填詞已經不大考慮調子的特性,甚至連古人
當時填詞也一樣。同一個詞牌,有人填的悲傷,有人填的
歡愉...純就格律符合自己需要吧!

何詞長此作下片個人蠻喜歡的,尤其結尾一段。
我寫不出詞長那種曠達的心境,我的比較小家子氣點...
敬和一闕,礙眼了。

【秋波媚】用韻敬和

塵累盈懷恨悠悠,心上更眉頭。
年來年去,攢閒無日,未識風流。

人生羈久歸何處?三笑赴神遊。
銜杯一夢,賦詩春夜,聽雨篷舟。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文章何維剛 » 2005-09-22 12:03 AM

謝和,詞長客氣了
今古恨 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何維剛
會員
 
文章: 632
註冊時間: 2002-05-16 01:45 AM
來自: 水月

文章嚥琀 » 2005-09-22 09:52 AM

紀塵 寫:我覺得不只今人填詞已經不大考慮調子的特性,甚至連古人當時填詞也一樣。同一個詞牌,有人填的悲傷,有人填的歡愉...純就格律符合自己需要吧!


這個意見我很無法茍同。
請舉例說說哪個詞牌有人填得悲傷,有人填得歡愉呢?

以念奴嬌來說,蘇軾的填得雄豪,但同樣的格律以婉約淒切填之,詞牌稱為湘月,屬於鬲指調。

所讀過的教人賞析或教人習作古典詞的書都會提到調性的問題,現在有些詞牌的調性我們不清楚,也欠缺有系統的整理。但不能就說不用考慮調性。有些詞牌的調性還是散見於一些論述中,例如壽樓春是弔亡用的,不是賀壽用的,這能不考慮嗎?台語老歌「心酸酸」你用快樂歡愉的詞填進去唱唱看是什麼感覺。

我覺得自己是抱著學習的心態來認識、練習古典詩詞,有不解之處就看看有沒有人能為我解惑或共同討論。如果舉出例證來說眼兒媚的調性如何,可以婉約如古人某某之某作;可以曠達如古人某某之某作,那我也就信服了,畢竟有憑有據。
我不是前輩,別叫我前輩。
看到作品給作者一點回應,是身為讀者的美德,僅供參考,不是評論,亦非評判。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何維剛 » 2005-09-22 03:49 PM

我想,單以曠達或婉約就歸論所有詞風走向,太過簡略。格律的音樂性以及詞人當時所能體會的心境,於今我們也只能從字裡行間逐字探討。何謂曠達何謂婉約,也只是後人在分類中方便的分詞罷了。

至於音律方面,我蠻贊同嚥琀詞長的。以往看過一本書,說某某調宜走雄壯,某某調應走淒切,這些是有的,只不過平常很少注意,連書名都忘哩,嘻嘻。

找了幾首眼兒媚,和大家分享分享吧。眼兒媚這詞牌資料不多,填詞者多為南宋之後,二晏之前這詞牌的紀錄更是少之又少。別名秋波媚,十之八九調走輕盈,多懷人傷景之作。如常見的

眼兒媚 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荳蔻稍頭。

稼軒亦有詠妓的

煙花坐裡不宜他,絕似好人家。淡妝嬌面,輕注朱唇,一朵梅花。 相逢比者年時節,頤意又爭些。來朝去也,莫因別個,忘了人咱。


也有風格較渾放的

眼兒媚 阮閱〔亦有說左譽作〕
樓上黃昏杏,斜月小欄干。一雙雁子,兩行征雁,畫角聲殘。 綺窗人在東風裡,酒淚對春閑。也應似舊,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資料裡同格,唯一較雄放的只有放翁的秋波媚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多情誰似南山月,特地暮雲開。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待人來。


和大家分享囉

另外想請問何謂鬲指調啊 :?:
今古恨 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何維剛
會員
 
文章: 632
註冊時間: 2002-05-16 01:45 AM
來自: 水月

文章紀塵 » 2005-09-22 07:52 PM

如果填詞時能有詞譜標示每個調子適合寫傷感的還是曠達的還是祝壽的,我也許會去買這本書來參考。
關於我之前所言選擇格律符合自己需要的詞牌來填即可,這是因為同一詞牌以不同「風格」來填的情況,古代現代都不是很難得見到的情況啊!(底下我會舉網路搜尋到的資料)
通常我填詞時,都是先挑韻腳考慮能不能符合我想表達的內容為優先,句式其次,至於那個詞牌應該適合寫什麼風格的詞作,則更更其次了。(因為不懂) :mrgreen:
也許你很不苟同這種作法及說法,也許以上我的認知也是錯誤的,但是有沒有人會如你舉例的以壽樓春是弔亡用的,而用來賀壽,或以台語老歌「心酸酸」用快樂歡愉的詞填進去唱...
我不知道,至少我不會。
我不懂音律,也不會過份在意這些調性,雖然也曾讀過某些詞牌有其寓含的調性,畢竟那只是作為「參考」罷了,能按譜填詞寫出自己想表達的心情,而又有人欣賞,對我就是快樂不過的事囉。
至於那些專業的東西,留給你們去討論了。
抱歉。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 。 長煙落日孤城閉 。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 將軍白髮征夫淚 。

歐陽修

荷葉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陰底。
昨夜蕭蕭疏雨墜。愁不寐。朝來又覺西風起。
雨擺風搖金蕊碎。合歡枝上香房翠。
蓮子與人常廝類。無好意 。年年苦在中心裏。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念奴嬌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 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薑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
翠葉吹涼, 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
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 爭忍淩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
高柳垂陰, 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田田多少, 幾回沙際歸路.

秦觀

纖腰裊裊,東風裏、逞盡娉婷態度。
應是青皇偏著意,盡把韶華付與。
月榭花台,珠簾畫檻,幾處堆金縷。
不勝風韻,陌頭又過朝雨。
聞說灞水橋邊,年年春暮,滿地飄香絮。
掩映夕陽千萬樹,不道離情正苦。
上苑風和,瑣窗晝靜,調弄嬌鶯語。
傷春人瘦,倚闌半餉延佇。

李清照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
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閒滋味。
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闌干慵倚。
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
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文章嚥琀 » 2005-09-23 09:45 AM

何維剛 寫: 另外想請問何謂鬲指調啊 :?:


這個是我打快了。清代項廷式一闕湘月,小序寫「‧‧‧賦念奴嬌鬲指聲以記之」姜白石以念奴嬌之調,用鬲指聲在雙調中吹,自創湘月詞,所謂鬲指,即謂過腔,念奴嬌本大石調,入雙調時中間隔高宮大石一調。‧‧‧以上見張夢機主編「重樓飛雪」頁265-267,成陽出版社,民89年。裡面說得還蠻詳細的,無法詳引。因此念奴嬌有不同風格是其來有自,清代應該還有曲譜,所以項廷式才會在詞序中說「念奴嬌鬲指聲」,而不直接說「湘月」。

這本書對詞的賞析與一般同類書有一點較大差別是賞析的角度和方式。相對於王國維那種高深玄虛,捻花微笑式的評法,這本書的作者顯然是受過西方文學訓練的,較有系統的從結構上來析論作品,同時也不完全從西方文學批評的方式來說,例如湘月一調的由來就說得很清楚。我十分喜愛這本。

******************************

現在我們這些曲譜多已佚失,各詞牌所屬宮調似乎沒有較完備的記錄。我用的孟玉詞譜有些有說明宮調,但不多,不知道清代編的詞譜是否有更完備。

不過既然填詞稱之倚聲,我們要填古典還是盡量去瞭解。因為不瞭解而填得不妥,也無可厚非,因為文獻不足,我們瞭解得太少。不過抱著「自己填高興就好,不用去在意」的態度來面對這個問題才是讓我不能茍同之處。如果不管聲情,又何必「按譜」來填呢?這似乎不是所謂專業的問題,而是對詞有興趣的人很自然會遭遇的問題,而且目前線索太少應該是大家共同的苦惱吧?

在其他站中看到有人提倡所謂「簡體詩詞」,意指不求格律,只是用詞遣字有古典感覺。也許只要自己喜歡就好,那倒也是一條路。那些簡體詩詞作品也自有不少他們的同好們贊賞呢!

我也不是那種博覽群書,腹笥甚豐的人,甚至我有點討厭書讀太多,典故一大堆的作品以及動輒引用一大堆古人論點的論述。不過有問題就提出來大家討論,各自查一下手邊有沒有適切資料來解答問題,這至少是個比較合理的態度吧?

從紀塵詞長向來的作品來看,詞長在這方面其實是挺有概念的,也許只是因為我對何詞長的下片提出疑問,太急於為人解窘。不過我原先也只是提出問題,因為這是我也不太確定的問題,所以提出來請教其他前輩。並不是在批評他下片不好,似乎也不用為了辯護,把這個問題說成連古人填詞都不太考慮調性吧?
我不是前輩,別叫我前輩。
看到作品給作者一點回應,是身為讀者的美德,僅供參考,不是評論,亦非評判。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紀塵 » 2005-09-23 07:02 PM

紀塵 寫:我覺得不只今人填詞已經不大考慮調子的特性,甚至連古人
當時填詞也一樣。同一個詞牌,有人填的悲傷,有人填的
歡愉...純就格律符合自己需要吧!

關於曲譜如何產生,如何佚失,或者某調該填什麼聲情,文獻還留存多少...有心人自會去鑽研,我又沒說按聲情填詞是錯的。我只是描述普遍看到的現狀而已,縱是古人,都不見得完全拘泥於此,遑論後人?
當初講上面那一段話,只是描述普遍看到的現狀而已,無關何詞長作品,也無關什麼辯護,卻扯上什麼「簡體詩詞」!
難道暗示著沒按「聲情」填詞便是所謂不合格律的「簡體詩詞」?
至於我個人寫作的方式及態度如何並不重要,那並不影響其他人。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文章卞思 » 2005-09-23 09:39 PM

還是針對問題討論,不要衍伸到其他議題去吧!否則容易流於意氣之爭了。

其實這裡討論的焦點只在不同的詞牌是否有其較適合表達的情調,就這一點來說,詞牌原本是配有樂曲的,樂曲本身當然有悲有喜有雄壯有柔情,而詞的平仄聲律,某種程度上就是依著原曲的樂譜而來,因此其聲情確實會有較適於表達的內容,這一點我是較贊同嚥兄看法的。

不過詞牌的樂譜後來多已散失,尤其一些早期的詞牌,其最初聲情已無法考究,因此也確實有許多古人只把它當作文字創作的格式,而不去論其最初聲情,這點紀兄所言亦有其理。

我的看法是目前留有記錄或詞譜上已作標註者,還是盡量按原聲情去填,至於無可考者,那當然就按作者本身的喜好了。

至於較少見的詞牌,據我了解,一些較謹慎的創作者在試填時會先搜集一下前人的作品,藉以判斷所屬聲情調性,不過創作態度與理念因人而異,無法概說。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下一頁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