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憶江南

文章望月 » 2005-09-10 01:12 PM

秋色漫,滿載小漁舟。
澄碧長空紅日墮,
風吹潮水任沈浮,
空裡有孤鷗。


一個人去海邊吹風,照了張照片,拿照片來填詞...想看照片請自己點下址:
http://img.photobucket.com/albums/v181/ ... CT1842.jpg
最後由 望月 於 2005-09-10 09:4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5-09-10 06:50 PM

魚應是漁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Re: 回應

文章望月 » 2005-09-10 09:42 PM

夜風樓主 寫:魚應是漁



謝謝樓主指點,馬上改正..^^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敬和

文章紀塵 » 2005-09-10 10:24 PM

詞長真是多才多藝,電腦、詩詞、攝影...無一不精,令人羨煞。

【憶江南】敬和

秋色漫,漂泊一孤舟。
潮起頻催行客去,愁閒忍對夕陽浮。
夢遠似輕鷗。
最後由 紀塵 於 2005-09-10 11:30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Re: 敬和

文章望月 » 2005-09-10 11:10 PM

紀塵 寫:詞長真是多才多藝,電腦、詩詞、攝影...無一不精,令人羨煞。

【憶江南】敬和

秋色漫,漂泊一孤舟。
潮起頻催行客遠,愁閒忍對夕陽浮。
夢遠似輕鷗。



紀塵詞長你過獎了...小弟是「鼯鼠五技」貪多嚼不爛的那種人...^^

謝謝和詞...^^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文章紀塵 » 2005-09-10 11:34 PM

突然發現"遠"字重了,詞作也許無妨,
但是憶江南字數已經不多,
還是改第一個"遠"字為"去"字好了。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文章一方 » 2005-09-11 05:51 AM

憶江南 ( 人似沙鷗 )
流水靜,野渡自橫舟。
斜日高旻融幻色,
他鄉漂泊嘆無儔。
天地一沙鷗。

難得見到望月詞長的詞作及攝影佳作,謹敬和一首。結句摘自老杜。請指教。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望月 » 2005-09-11 01:39 PM

紀塵 寫:突然發現"遠"字重了,詞作也許無妨,
但是憶江南字數已經不多,
還是改第一個"遠"字為"去"字好了。


小弟認為在詞作中重字並不是很要緊的問題,
試舉白居易「憶江南」為例,江字就重出了五次,
由此重出其實並不是評估作品優劣的首要條件。

小弟沉潛已有一兩年,拙作相信有很多可斟酌之處,
例如,憶江南七字句有對仗的說法,但個人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文章望月 » 2005-09-11 01:40 PM

一方 寫:憶江南 ( 人似沙鷗 )
流水靜,野渡自橫舟。
斜日高旻融幻色,
他鄉漂泊嘆無儔。
天地一沙鷗。

難得見到望月詞長的詞作及攝影佳作,謹敬和一首。結句摘自老杜。請指教。


謝謝一方詞長和詞。
人在異鄉為異客,大作中的感觸比起小弟來得多。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漂浮的瓶子
望月
會員
 
文章: 1161
註冊時間: 2002-02-24 03:23 PM
來自: 天上地下

文章紀塵 » 2005-09-11 02:45 PM

望月 寫:小弟認為在詞作中重字並不是很要緊的問題,
試舉白居易「憶江南」為例,江字就重出了五次,
由此重出其實並不是評估作品優劣的首要條件。

小弟沉潛已有一兩年,拙作相信有很多可斟酌之處,
例如,憶江南七字句有對仗的說法,但個人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詞長吟安
我也認為詞作裡頭重出並不是問題,端看需要與否。
只是因為重出才湊巧發現拙作裡頭該句的「催」字
對應「去」字似乎較好,所以改了。
至於七言兩句對仗的問題,翻閱了手中幾本詞譜,只有
唐宋詞格律一書提及「以對偶為宜」,孟玉及實用兩本則無提起,古人作品對與不對均有。
填詞前沒翻閱詞譜,只記得此調「例用對偶」,我的對仗又很差,所以就"順道"練習看看...
紀塵
會員
 
文章: 480
註冊時間: 2002-02-26 10:57 PM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2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