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 浦西春滿清香繞
清香繞 時光如飛 歲月過老
風華正茂昔年少 茫然未識君何考
君何考 愛情有賴 生計無惱
天馬行空 寫:江南好 浦西春滿清香繞
清香繞 時光如飛 歲月過老
風華正茂昔年少 茫然未識君何考
君何考 愛情有賴 生計無惱
一方 寫:愚見以為"時光如飛"出律了。
又按手頭的詞書,秦樓月上下片結句的正格為 "仄平平仄"。而《詞律》有:"兩結句第一字必用仄字,得去聲尤妙。" 另有一按說兩結句有作 "平平平仄" 或 "平仄平仄" 的。
拜讀道長多首秦樓月大作,結句的格式有時與上述的有所出入。不知是否另有所本?
在下提出研究而已
御制词谱 寫:憶秦娥 元高拭詞注:商調。 按,此詞昉自李白,自唐迄元,體各不一。要其源,皆從李詞出也。因詞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更名《秦樓月》。蘇軾詞有“清光偏照雙荷葉”句,名《雙荷葉》。無名氏詞。有“水天搖盪蓬萊閣”句,名《蓬萊閣》。至賀鑄始易仄韻爲平韻。張輯詞,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孫道絢詞,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憶秦娥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韻、一疊韻 李 白
(“○”=平聲,“●”=仄聲,“△”=應平可仄、“▲”=應仄可平)
△△● 韻
簫聲咽
△○▲●○○● 韻
秦娥夢斷秦樓月
○○● 疊
秦樓月
△△▲▲ 句
年年柳色
▲△○● 韻
灞陵傷別
▲○△●△○● 韻
樂游原上清秋節
△○▲●○○● 韻
咸陽古道音塵絕
○○● 疊
音塵絕
△○△● 句
西風殘照
▲△○● 韻
漢家陵闕
此調押仄韻者,以此詞爲正體,若晁詞之不作疊句,石詞之少押一韻,秦詞之多口號四句,倪詞之減去疊句,雖爲變格,猶與李詞大同小異。至馮延巳創爲減字之體,張詞由此添字,毛詞由此偷聲,在變格中,更與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彥詞“香馥馥”,上馥字仄聲;第二句,趙師俠詞“不堪涼月穿珠箔”,不字仄聲,涼字平聲;第四句,李之儀詞“迎得云歸”,得字仄聲,歸字平聲;第五句,李詞“還送云別”,送字仄聲;換頭句,蘇軾詞“背風迎南淚珠滑”,淚字仄聲;第五句,周紫芝詞“西樓殘月”,西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据此,余參姚、石、秦、倪四詞。
天馬行空 寫:江南好 浦西春滿清香繞
清香繞 時光如飛 歲月過老
風華正茂昔年少 茫然未識君何考
君何考 愛情有賴 生計無惱
天馬行空 寫:歡迎一方詞長提出意見討論,貧道依据的是康熙五十四年《禦制詞譜》,其卷五(下)有【憶秦娥】詞譜,現摘錄正格如下:御制词谱 寫:憶秦娥 元高拭詞注:商調。 按,此詞昉自李白,自唐迄元,體各不一。要其源,皆從李詞出也。因詞有“秦娥夢斷秦樓月”句,故名《憶秦娥》,更名《秦樓月》。蘇軾詞有“清光偏照雙荷葉”句,名《雙荷葉》。無名氏詞。有“水天搖盪蓬萊閣”句,名《蓬萊閣》。至賀鑄始易仄韻爲平韻。張輯詞,有“碧云暮合”句,名《碧云深》。宋媛孫道絢詞,有“花深深”句,名《花深深》。
憶秦娥 雙調四十六字,前后段各五句,三仄韻、一疊韻 李 白
(“○”=平聲,“●”=仄聲,“△”=應平可仄、“▲”=應仄可平)
△△● 韻
簫聲咽
△○▲●○○● 韻
秦娥夢斷秦樓月
○○● 疊
秦樓月
△△▲▲ 句
年年柳色
▲△○● 韻
灞陵傷別
▲○△●△○● 韻
樂游原上清秋節
△○▲●○○● 韻
咸陽古道音塵絕
○○● 疊
音塵絕
△○△● 句
西風殘照
▲△○● 韻
漢家陵闕
此調押仄韻者,以此詞爲正體,若晁詞之不作疊句,石詞之少押一韻,秦詞之多口號四句,倪詞之減去疊句,雖爲變格,猶與李詞大同小異。至馮延巳創爲減字之體,張詞由此添字,毛詞由此偷聲,在變格中,更與諸家不同。 前段起句,周邦彥詞“香馥馥”,上馥字仄聲;第二句,趙師俠詞“不堪涼月穿珠箔”,不字仄聲,涼字平聲;第四句,李之儀詞“迎得云歸”,得字仄聲,歸字平聲;第五句,李詞“還送云別”,送字仄聲;換頭句,蘇軾詞“背風迎南淚珠滑”,淚字仄聲;第五句,周紫芝詞“西樓殘月”,西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据此,余參姚、石、秦、倪四詞。
一方 寫:多謝天馬道長賜教。
愚見以為第四句的格式雖是△△▲▲,但不宜用四連平或四連仄。因為一般詩詞句式都是在雙數字的音節處平仄交替的。李之儀詞“迎得云歸”的得與歸亦是一仄一平。
您所列舉的第五句例子與我所說的三種句式相乎。定式的仄平平仄,周紫芝詞“西樓殘月” (平平平仄),李詞“還送云別” (平仄平仄)。但道長所用的有仄仄平仄。可能前人的詞也有用此式則我不敢肯定。我只是依書直說。
在下不是讀文學出身的,詩詞也只是自學一二年,甚為孤漏。上述所說有錯,懇請道長包容。還望道長及版主們指教。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