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動二】臺北市南港區「2010秋詩篇篇」
桂花詩詞徵文比賽活動計畫
壹、活動緣起
桂花,是南港的區花。素雅內斂的造型、沉穩而濃烈的清香,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創作的題材與靈感的來源。從王維的唐詩「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李清照的宋詞「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鷓鴣天》)到清朝張雲敖的絕句「西湖八月足清遊,何處香通鼻觀幽?滿覺隴旁金粟遍,天風吹墮萬山秋。」(《品桂》)歷代文壇前輩對桂花豐沛的情感與旺盛的創作力,為我們留下無數絕章佳句。
然而從張雲敖以降,二百年過去了,桂花還是一樣的清雅芬芳,卻少了份今人對她的吟詠與感動。如今,為迎接「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到來、適逢建國100周年的前夕,臺北市南港區公所誠摯地邀請您一同放慢腳步,尋回對身邊日常事物的熱情,取出心中塵封已久的詩情詩興,為我們譜下最能代表現代人心境的桂花詩句,一起預約下一個100年的感動。
貳、辦理單位
一、 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臺北市南港區公所
二、 協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臺北市南港區農會
臺北市南港區改善民俗實踐會
麗冠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新臺北有線電視股份有限公司
參、活動對象
創意不分性別、文采不分年齡、美感不分海內外;凡有興趣之民眾,皆可報名參加。
肆、活動內容
一、活動期程:
1.收件期間:即日起至民國99年7月31日截止。
2.評審期間:民國99年7月16日起至民國99年8月15日止。
3.得獎公告:民國99年9月1日公佈得獎名單。
4.頒獎日期:民國99年10月17日頒獎。
二、徵文主題:以南港區區花「桂花」為意象之古詩、律詩或五言、七言絕句。
三、投稿方式:
1.簡訊投稿:活動期間透過手機簡訊以「正體中文」輸入投稿內容、投稿者姓名、聯絡方式及身分證字號,傳送到0932-173-073(以各電信公司簡訊計費方式計價)。
2.電子郵件:投稿內容、投稿者姓名、聯絡方式及身分證字號等報名相關資料請寄ng_322@mail.taipei.gov.tw信箱。
3.傳真投稿:投稿作品及相關聯絡資訊請傳真02-27868225人文課收,並請註明報名「2010秋詩篇篇」桂花詩詞徵文比賽。
4.郵寄報名:投稿作品及相關聯絡資訊請寄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1段360號6樓南港區公所人文課收,並請於信封上註明報名臺北市南港區「2010秋詩篇篇」桂花詩詞徵文比賽。
5.注意事項:參賽者得以不同作品重複參賽,但每則字數以50字為限。
四、評審:
1.評審委員:由本所禮聘國內各界對詩詞文學富有素養之專家學者進行評選。
2.評分標準:詞藻40%、創意40%、音律20%。
3.主辦單位得依實際報名狀況調整評審期程及相關作業方式。
五、獎勵辦法:
1.金桂獎1名:商品禮劵20,000元/獎狀1張。
2.銀桂獎1名:商品禮劵10,000元/獎狀1張。
3.丹桂獎1名:商品禮劵5,000元/獎狀1張。
4.月桂獎30名:每名商品禮劵2,000元/獎狀1張。
5.參賽作品如未達水準,得由評審委員決定從缺或不足額入選。
伍、注意事項:
一、凡投稿參賽者,即視同承認本辦法的各項內容及規定。
二、參賽者須提供正確且真實之個人資料,如姓名、身分證字號/護照證號、戶籍地址及聯絡電話等。若資料不實,主辦單位查證後得取消參賽資格。
三、參賽作品內不得含有不雅文字或任何暗示參賽者身分之註記。
四、投稿內容須為原創,且未曾參加過任何公開比賽,亦未以任何方式為出版或發表。如有涉及引用、抄襲等情事,經查證屬實,主辦單位有權立即取消參賽資格或追回商品禮劵及獎狀,參賽者並應自負一切相關法律責任。
五、所有參賽作品之著作權自參賽時起,即歸屬臺北市南港區公所所有;本所得以任何形式重製、公佈、發行或展覽,亦得以任何形式授權推廣、保存及轉載,不再另付版稅或任何費用。
六、商品禮劵得獎者需依稅法相關規定扣繳所得稅。
七、得獎者須依照得獎通知說明完成相關手續,得獎者若逾期無法取得聯繫,視同放棄得獎資格。
八、參賽作品一律不退件,請自留檔案底稿。
九、本計劃如有未盡之處,主辦單位保留解釋或修正計畫之權利。
陸、活動宣傳
一、以新聞稿方式發佈活動訊息,擬透過平面媒體、本所官網、多媒體電子看板、跑馬燈、里辦公處與里鄰網站等管道宣傳。
二、製作活動海報、DM等文宣,發送本區各級機關學校團體,並張貼於各里辦公處公佈欄、各區民活動中心、里民活動場所、本所公佈欄。
柒、公益宣導
結合本市各局處單位進行各項公益觀念宣導,提升市民對各項市政之配合意願。
捌、預期效益
一、配合宣導「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營造花博開幕氣勢。
二、本活動為「2010南港桂花節」的先期活動,藉由本活動的舉辦,可成功炒熱話題,吸引大眾對桂花節之注意。
三、藉由本活動,宣導民眾認識本區區花—桂花。
四、厚植民眾文學素養,振興傳統詩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