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救解析試嘗 
(一) 承前文 "…格律兩個手勢記憶法",摘要如下: 
  
(A)基本摘要 
   (a) 用五個字的平仄來解析 
     五言詩以五個字的平仄來解析,七言詩也只看後五個字的平仄來解析。 
   (b) 基本句式 
     基本句式有1,2,3,4四式。顯示在兩個右手手勢中。
     五言詩由此四式構成,七言詩在此基本句式之前,加平平或加仄仄。 
     五言平起的加仄仄成七言仄起,五言仄起的加平平成七言平起。 
     凡句式屬 1或3或4 的詩句,在七言詩第一三字(五言詩的第一字)平仄不拘。 
     凡句式屬 2 的詩句,在七言詩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字(即五言詩的第一字)則否。 
   (c) 基本篇式與變化 
     基本篇式 : 押平聲韻的詩,基本篇式為 1,2,3,4 。押仄聲韻的詩,基本篇式為 4,3,2,1 。 
     變化 : 先看起格,再看首句是否押韻, 
       口訣1 : 五平七仄起半身 
       口訣2 : 首韻(首句押韻)換頂蓋 
  
(B)拗與救的現象 
   (a) 檢視拗救現象的基準,以前節(A)所述為起點。 
     每一種句式,都各有一定的拗救方式 
       拗與救的現象,若用四個基本句式去爬梳,較能理出條理較能掌握,免得糾纏。 
       而一篇詩裏,第幾句用什麼句式也是一定的。 
       所以根據句式去分析成詩,或安排拗救(寬鬆律限),較易掌握熟巧。 
   (b) 拗救現象有五條規則 
       以句式來歸納諸拗救現象,有五條規則 : 
       (以下阿拉伯數字代表句式,國字數字代表第幾字 ; 而所謂第幾字,在七言句為第三字算起之後五字,的字序) 
          A "2首三平自救” 
          B "2三不救” 
          C "3三不救,一守平” 
          D "3四拗三自救,一守平” 
          E "1三四對2三平救之,2首不拘”此則為雙拗,發生在句式1與2之間,涵蓋十二種情況。 
   (c) 以句式來歸納諸拗救現象 
       以下以句式來歸納諸拗救現象 
           句式1:可以拗第三字或第四字或第三字+第四字(七言用後五字計算) 
                  救法就是前條E,利用對句句式2來救的雙拗救法。 
               "1三四對2三平救之,2首不拘” 
           句式2:可以拗首字或第三字,所以就有(首字就是第一字,七言只算後五字) 
                       "2首三平自救”和 
                       "2三不救”。 (2三既可隨意平仄,也可用以救本句首字及句式1的拗) 
           句式3:可以拗三字或四字,所以就有 
                      "3三不救,一守平”和 
                      "3四拗三自救,一守平” 
                           註:有些例一不守平,彙為例外視之。 
           句式4:有例拗三(4三)不救成下三平古風,不法從缺。 
  
(二) 解析例舉 
  (A) 手順 5 步驟 
      1 看押韻屬平或仄。 
      2 看起格,依口訣1 : 五平七仄起半身。 
      3 再看首句是否押韻,依口訣2 : 首韻(首句押韻)換頂蓋。 
      4 得出該詩的篇式。 
      5 依篇式與句式,逐句用前述五條規則,比右手手勢字字核檢。 
  (B) 舉例說明 
  
   崔塗 巴山道中除夜有懷 
             迢遞三巴路,羈危萬里身。亂山殘雪夜,孤獨異鄉春。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 
     解析: 
          1  押平聲韻,基本篇式 1234,1234。 
          2  本詩五言仄起 (依口訣:五平七仄起半身,在此為五仄故不必起半身)。 
          3  首句不押韻(依口訣:首韻換頂蓋,在此首句不押韻故不換頂蓋)。 
          4  故本首詩的篇式仍為 1234,1234。 
          5  拗救成: 1234,1三四2首三3三四4 
          6  雙拗發生在句式 12兩句式構成的聯句中,即第五句第六句之間。第五句(句式1)第三字第四字 
             "骨肉"(1三四)兩字都拗,用第六句(對句,句式2)第三字(對2三)"僮"字,應仄而用平聲來救 (對2三平救之), 
               這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但這時第六句(對句,句式2)第一字(2首)"轉"字,應平而用仄聲(拗), 
             也因為同句(句式2)第三字 ”僮”應仄而用平聲而自救,這是“2首三平救之”。 
             兩條加起來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2首不拘”。 
          7  換個角度來看,第五句"骨肉"(1三四)兩字都拗,用第六句第三字(對2三)"僮"字,應仄而用平聲來救 (對2三平救之); 
               而既然第六句(句式2)第三字"僮"字,已應仄而用平聲,則同句首字”轉”(2首)反而就可以平仄不拘,應平而用仄了。 
             合起來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 2首不拘”。 
          8  再看第七句依篇式為句型3,第四字(3四)該仄而用平聲”飄”(拗),則用同句第三字”正”該平而用仄聲救之, 
             這時首字”那”就得守持原來的平聲” ,這就是 "3四拗三自救,一守平” 
          9  本例中,第五句與第七句,同樣都拗三四兩字,平平變雙仄或平仄交換,解法卻是不同。 
             採用句式來分析,則條理歷歷。 
  
   杜甫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解析: 
         1  押平聲韻,基本篇式 1234,1234。 
         2  本篇五言平起 (依口訣:五平七仄起半身,五平故應起半身)。 
            起半身後為 3412,3412 
         3  首句不押韻 (依口訣:首韻換頂蓋,首句不押韻故不換頂蓋)。 
         4  故本首詩的篇式為 3412,3412 
         5  拗救成: 3三四41三2三,3412 
         6  依篇式第一句(型句3),第四字(3四)該仄而用平聲”天”(拗),則第三字該平而用仄聲"起”救之, 
            即應"平平平仄仄"而成"平平仄平仄",這時首字”涼”就得守持原來的平聲” 。 
            這就是 "3四拗三自救,一守平”。 
         7  雙拗都發生在句式1與句式2構成的聯上,在本篇為第三四句。 
         8  第三句(句式1)第三字,該平而用仄聲"幾"字(拗),第四句(句式2)第三字,該仄而用平聲"秋"救之。 
            這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 2首不拘”。          註: 其中“ 2首不拘”沒用到, 
            註: "1三四.. 的三四指涉的情況有三種 : 拗三或拗四或拗三四兩字,本例是拗第三字。 
 
   陸游 夜泊水村 
          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江湖泊船處,臥聞新雁落寒汀。 
     解析: 
         1  押平聲韻,基本篇式 1234,1234。 
         2  本篇七言平起 (依口訣:五平七仄起半身,在此為七平故不起半身)。 
         3  首句押韻 (依口訣:首韻換頂蓋,在此首句押韻故換頂蓋)。 
            換頂蓋後成 : 4234,1234 
         4  故本首詩的篇式為 4234,1234 
         5  拗救成: 4234,1三四2首三34 
  6  雙拗都發生在句式1與句式2構成的聯上,在本篇為第五六句。與第一例同,第五句(句式1)第三字第四 
           字”有萬”兩字都拗,而第六句(句式2)首字應平而用仄聲"向"字(拗),則第三字應仄用平聲 "無"字以救之, 
            既是本句自救救”向” (”2首三平自救”),又是對句相救救”有萬”(“對2三平救之”)。 
           合起來這就是”1三四對2三平救之, 2首不拘” 所涵蓋的情形。 
  
    杜甫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解析: 
           1  押平聲韻,基本篇式 1234,1234。 
           2  本詩七言仄起 (依口訣:五平七仄起半身,在此為七仄故得起半身)。 
              起半身後成 : 3412,3412 
           3  首句押韻 (依口訣:首韻換頂蓋,在此首句押韻故得換頂蓋)。 
              換頂蓋後成 : 2412,3412 
           4  故本首詩的篇式為 2412,3412 
           5  拗救後成 : 2三41三2三,3412 
           6  依篇式第一句(句式2),第三字 "何”應仄而用平(拗),不救,這就是”2三不救”。 
           7  雙拗救發生在句式 12兩句式構成的聯句中,在此發生第三句第四句之間,第三句(句式1) 第三字"自"字(1三), 
              該平而用仄(拗),第四句(對句,句式2)第三字(對2三)"空"字,應仄而用平聲救之 (對2三平救之), 
              這就是”1三四對2三平救之,2首不拘 ”。      註: 本例“2首不拘” 沒有應用到。 
  
    杜荀鶴 春宮怨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採芙蓉。 
       解析: 
             0  本詩拗得很多。 
             1  押平聲韻,基本篇式 1234,1234。 
             2  本詩五言仄起 (依口訣:五平七仄起半身,在此為五仄故不必起半身)。 
             3  首句不押韻(依口訣:首韻換頂蓋,在此首句不押韻故不換頂蓋)。 
             4  故本首詩的篇式仍為 1234,1234。 
             5  拗救成: 12首三3三4,1三2首三3三四4 
             6  第二句(句式2)第一字(2首)”欲”應平而用拗,則同句第三字”臨”應仄而用平救之 
                  (三平自救),這就是”2首三平自救”。 
             7  第三句(句型3)第三字(3三)”不”,應平而用仄(拗),不必救,但本來可以平仄不拘的,同句第一字”承”, 
               卻得守持平聲不可變,以避免孤平,就是 “3三不救一守平” 
             8  雙拗發生在句式 12兩句式構成的聯句中,即第五句第六句之間。第五句(句式1)第三字",鳥"(1三)應平而用仄(拗), 
               則用第六句(對句,句式2)第三字(對2三)"花"字,應仄而用平聲來救 (對2 三平救之),這就是”1三四對2三平救之”。 
               但這時第六句(對句,句式2)第一字(2首)"日" 字,應平而用仄聲(拗),也因為同句(句式2)第三字 ”花”應仄而用平聲而自救, 
               這是“2首三平救之”。兩條加起來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2首不拘”。 
             9  換個角度來看,第五句"鳥"(1三)字拗,用第六句第三字(對2三)"花"字,應仄而用平聲來救(對2三平救之); 
                  而既然第六句(句式2)第三字"花"字,已應仄而用平聲,則同句首字 “日”(2首)反而就可以平仄不拘,應平而用仄了。 
               合起來就是 ”1三四對2三平救之, 2首不拘”。 
            10  再看第七句依篇式為句型3,第四字(3四)該仄而用平聲 “溪”(拗),則用同句第三字 ”越”該平而用仄聲救之, 
               這時首字”年”就得守持原來的平聲” ,這就是 "3四拗三自救,一守平”。 
 
(三) 下幾例可練習 
       張籍 沒蕃故人 
      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杜甫 詠懷古跡五首之五 
      李商隱 無題二首之二 
     李白 宿五松山下荀媢家 
      許渾 咸陽城東樓 
 
(四) 篇式速取法 
         假設前述資料已消化,就可進用下述便門,可以更快得到一首詩的篇式。 
         入門之鑰就是  " 平23  仄41 " 這個口訣。
         如前述押平聲韻的基本篇式只有四種是 
                 2412  3412  4234  1234 
             每一種的第一句句式都不同,分別為四種句式 1234 的一種。 
             所以基本上,只要知道第一句句式的代號,就馬上可以隨口說出,包括其他三個數字的整的篇式。 
             而這四種篇式,其實是首句押韻與否兩個兩個一對的。 
             而且五言平起和七言仄起篇式是一樣的,五言仄起和七言平起篇式也一樣。 
         這樣我們就來記住 “平23 仄41”  當口訣。 
         一首格律詩,看它首句五字(七言詩用後五字),第二個字的平仄。 
               第二字屬平的有 3412 和 2412 (首句押韻) 
               第二字屬仄的有 1234 和 4234 (首句押韻) 
            要注意數字雙的 24是首句押韻,單的13不押韻。 
  
         這樣,一首格律詩,直接看第二字的平仄,就決定是23 或 41,再看首句有無押韻,就可斷出整篇的篇式。 
         而最重要最方便的就是,右手比手勢就可核對每句每個字的平仄。 
      
     例 倉央嘉措情歌 
         “轉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飛蓬,饒君老去形骸在,變似南方竹節弓”。 
         看 "枯" 字,平聲,依口訣 : "平23" ,又首句押韻,則取2, 2412 即其篇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