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醉吟

文章風雲 » 2002-10-07 09:38 PM

幾度相思付淚流
多情如水總難收
千杯難解千愁恨
偏向杯中求解愁

十月四日晚間與諸兄於子衡家中夜飲,楊兄離去後得末兩句,今日始續成一詩,至於當日邊唱邊流淚,只有另兩位看到了.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子樂 » 2002-10-08 09:41 AM

幾度相思付淚流
多情如水總難收 --->水不一定難收, 覆水才難收.
千杯難解千愁恨 --->千愁恨可再斟酌.
偏向杯中求解愁 --->三四句都在說解愁, 有點多餘.

一點淺見, 僅供風雲兄參考.
子樂
會員
 
文章: 1497
註冊時間: 2002-06-12 06:28 PM
來自: 未來

文章風雲 » 2002-10-08 05:26 PM

多謝子樂兄指教.
其實第二句[總]字,原本是寫[覆],但剛好與[付]字同音,國語唸起來不太順,懶得再去推敲,所以就用了[總]字,確實還是[覆]字好.
[千愁恨]略為不穩,而且[愁]字犯韻,但為醉時之句,本來不想更動,如今既然被"抓包",那就改囉~ :mrgreen:
三四句雖然都在說解愁,但是卻在說明喝酒的一種奇怪心理,明知道喝酒不能真正解愁,卻又試圖以酒消愁,所以小弟不覺得是多餘的.
子樂兄果然好眼光 8-) ,多謝指教~修改如下:

幾度相思淚暗流
多情如水覆難收
千杯不解丁香結
偏向杯中求解愁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文章子樂 » 2002-10-08 06:04 PM

風雲兄不必客氣啦! 每個人看詩的角度不同, 最主要是能寫出自己的感覺最重要! 這樣也才有留存的價值.
多情的風雲兄~ 呵呵! 子樂雖也是如此, 卻流不出淚來!
子樂
會員
 
文章: 1497
註冊時間: 2002-06-12 06:28 PM
來自: 未來

Re: 醉吟

文章Alley » 2002-10-08 08:09 PM

幾度相思幾許愁
幾番掙扎幾時休
哀心傷透無法淚
葬身酒海情難收


觸動心情,想跟隨作一首,
拙作,不過是我的心情,
格律可能不對,我不清楚,請勿見怪.
~^^~ :oops:
燕子的BABY"小司丫丫"歡迎來灌水...
Alley
會員
 
文章: 263
註冊時間: 2002-07-29 01:22 PM
來自: 台中市

文章漏廬居士 » 2002-10-08 08:15 PM

  拜讀風雲前輩大作《醉吟》,詩云:“幾度相思付淚流。多情如水總難收。千杯難解千愁恨。偏向杯中求解愁。”
  盛讚好詩之餘,晚生未知可否以愚見敬求前輩指教?此傑作韻用下平聲十一尤,但除了本來需要押韻的第一句、第二句及第四句的末字“流”、“收”、“愁”屬該韻部外,第三句的第六字“愁”和第四句的五字“求”都屬下平聲十一尤韻,竊以為這是犯韻。若以起韻的“流”字作為第一行的末字,凡叶韻者均置另行之末,則這首詩就會變成這個樣子:

  幾度相思付淚流
  多情如水總難收
  千杯難解千愁
  恨偏向杯中求
  解愁

  詩是一種韻文。“韻”在一篇詩中是極其重要的,落韻固然不可,但假如在一些不該押韻的地方押了韻,整篇詩也會變得很不通暢。
  至於平仄方面,《醉吟》的末句“偏向杯中求解愁”是有所變化的,第五字應仄而作平(求)。唐人所做的近體詩,五言的第三字及七言第五字所作的平仄變更,通常是在一聯兩句中同時進行的,出句變更稱“拗”;對句變更稱“救”。當然,在實際創作中,會因為對句無法避免拗,而變更出句的聲調作救。總之,拗而不救應避免。例如李白《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出句和對句的第三字都作了平仄變更。又例如王維《輞川別業》:“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出句和對句的第五字都作了平仄變更。宋人雖有拗而不救的,但仍有大量詩作是循著唐人的方法寫成的,例如蘇軾《新年》:“曉雨暗人日,春愁連上元。” 又例如陸游《上虞逆旅見舊題歲月感懷》:“青山缺處日初上,孤店開時鶯亂啼。”《醉吟》尾聯對句“偏向杯中求解愁” 的第五字應仄而作平(求),可是出句“千杯難解千愁恨” 第五字卻沒有作出相應的變化,晚生吹毛求疵,竊以為美中不足。何況“求”字是犯韻的。
  晚生不材,斗膽將前輩傑作變更二字書於下,實討教也,並無不敬之心。冒犯之處敬請原諒。

風雲前輩大作《醉吟》   漏廬居士討教

幾度相思付淚流      幾度相思付淚流
多情如水總難收      多情如水總難收
千杯難解千愁恨      千杯難解千般恨
偏向杯中求解愁      偏向杯中索解愁

  第三句“千杯難解千般恨”,倘若不一定要使用“千”字兩次,可以考慮改作“千杯難解諸般恨”。末句亦可改作“偏向杯中索解求”。

  正要把這拙篇呈到網上,卻看到風雲前輩已有新作貼出,未及仔細拜讀,先把這拙篇呈上求教。
漏廬居士
會員
 
文章: 31
註冊時間: 2002-10-06 04:19 PM

文章Alley » 2002-10-08 08:23 PM

漏廬居士你好阿!!
拜讀您的兩篇文章覺得您真厲害喔
引經據典外加格律皆難不倒你
真令菜鳥如我貼上拙作為之汗顏
甘拜下風.不知詞長如何鑽研
可否告知.
^^
燕子的BABY"小司丫丫"歡迎來灌水...
Alley
會員
 
文章: 263
註冊時間: 2002-07-29 01:22 PM
來自: 台中市

文章維仁 » 2002-10-08 10:44 PM

漏廬居士吟安
居士對於近體韻律討論精細,令人佩服,居士所修改風雲詞長兩字,個人也以為更較原作為佳。
對於居士的高見,在下有幾點看法,條列如下,謹與漏廬居士及雅集各位詩友討論。

一、
誠如您所論,「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的確是一種常用的拗救方式。此種拗救方式詩學書籍記載甚詳,也可以在古今詩作中找到不少可資佐證的例句。

二、
但是,古之詩家往往對於「平聲不可令單」比較重視,卻不忌諱「仄聲令單」的問題,所以「仄仄平平平仄平」獨用的句子並不算錯誤,試看古今名詩,第五字換仄為平者其實還不少:
玉露凋傷樹林(杜 甫)
風急天高嘯哀(杜 甫)
花近高樓客心(杜 甫)
月落烏啼滿天(張 繼)
昨夜微霜渡河(李 頎)
鶯囀皇州色闌(岑 參)
萬里長征未還(王昌齡)
洞在清溪處邊(張 旭)
張夢機教授《古典詩的形式結構》一書亦云:「如果在這種(仄仄平平仄仄平)聲調中,第三字既已按照格律用平聲,那麼原作仄聲的第五字反倒可以平仄不拘,古人也有用平聲者,不算失粘,原因是平聲不可令單,而仄聲則不在此限。」

三、
有關「犯韻」(非韻腳字與韻腳同韻),個人的習慣也是建議能避免則避免。但是,個人也認為犯韻也並非什麼嚴重的問題,古人詩作中也並非罕見,而詩學書籍之中,也大多未列「犯韻」為禁忌。
忽見陌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王昌齡)
妝罷低聲問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朱慶餘)
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溫庭筠)
但是話說回來,風雲詞長這兩處「犯韻」卻是可以修改的,個人也同意應該修改。

四、
有關前述「孤仄」和「犯韻」這兩個討論,個人以為只有「喜歡或不喜歡」、「習慣或不習慣」的問題,似乎不宜以對錯論之,畢竟,格律已經有其嚴謹性,似乎不必再用古人也未必講究的規矩來嚴加束縛。
我個人也不喜歡「第六字孤仄」和「犯韻」,但是,也不主張大家都要如此嚴格避免「孤仄」和「犯韻」。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Re: 醉吟

文章維仁 » 2002-10-08 10:53 PM

Alley 寫:幾度相思幾許愁
幾番掙扎幾時休
哀心傷透無法淚
葬身酒海情難收
觸動心情,想跟隨作一首,
拙作,不過是我的心情,
格律可能不對,我不清楚,請勿見怪.
~^^~ :oops:


Alley詞長大作大部分合律,但是有兩處出律:第三句第六字和第四句第五字。其實,格律還不是最重要的,建議您不妨在立意遣詞方面再多鍛鍊。

但是話說回來,格律也是入門的基本功夫,實在不宜以〔可能不對〕〔我不清楚〕帶過,發表之前略事檢核對您而言,想必絕非難事。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卞思 » 2002-10-08 11:30 PM

補充一下,燕子詞長若對近體詩格律不熟悉,建議您可至以下網頁一觀,必有收穫:
古典詩圃「作詩入門」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
藝文聚賢樓「初學者跟我走」http://poem.bise.idv.tw/big5/index.htm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風雲 » 2002-10-09 12:33 AM

前輩二字,在下承之有愧,漏廬詞長實在客氣.
詞長想必是諳於格律.聲調之人. :-P
關於[犯韻]一事,在下認為若要論之,當以偶數字而言,若論至奇數字似太過矣.
且為閒詠詩,何必自縛至此?

關於平仄格律一事,且來討論一下:

[詩學概要]第45-46頁
若七言出句第六字犯孤平,宜於對句第五字救之.

1.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2.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4.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5.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以上論述皆無疑義.

詞長言:[《醉吟》尾聯對句“偏向杯中求解愁” 的第五字應仄而作平(求),可是出句“千杯難解千愁恨” 第五字卻沒有作出相應的變化,晚生吹毛求疵,竊以為美中不足。]

小弟頗不以為然,見諸家詩詞格律之說,未見言此拗法為瑕者.

許清雲[近體詩創作理論]一書:
117頁
不會在本句中造成二仄夾一平(俗稱孤平),或三字尾全平、全仄的現象,則律句除句尾落腳句之外,凡單數字的平仄皆可以自由運用。

為了慎重起見,小弟亦參照了唐詩三百首,茲舉十例來佐證:

1.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王維-送別)
2.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楊炯-夜送趙縱)
5.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王勃-山中)
6.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三閭廟)
7.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
8.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谿何處邊(張旭-桃花谿)
9.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玄都觀桃花)
10.牛渚西江月,青天無片雲(李白-夜泊牛渚懷古)

古人無此限制,而今人卻以此自縛,何苦來哉? ;-)

--------------------------------------------------
詞長改拙句為
[千杯難解千般恨 ,偏向杯中索解愁]
這[般]字在下亦曾推敲過,若用此字,則上句重點便全集中在[恨]字了,如此一來,與下句的[愁]又稍相牴觸,因[恨]並不等同[愁].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