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淨沙】 丙戌初夏訪南昌青云譜道院
丘陵古木方塘﹐
田壟道院粉牆。
殿閣回廊石井﹐
靜明真境﹐
哭之笑之何妨。
八大山人 原名朱耷(1626-1705),字雪個、號個山,后更號人屋、驢、個山驢、八
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江西宁獻王朱權的第九代孫。
入清后隱其姓名,長期隱居在南昌青云譜道院當道士。
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也是清初四大畫僧〔弘仁、石濤、石溪、八大山人〕
之一。八大山人專工水墨畫,善書法,能詩文。其山水、花鳥作品,畫風雄奇雋永,自
成一家。其署款[八大山人],聯綴似[哭之]或[笑之]之狀。詩文題跋則含蓄隱
晦,亡國之痛,狂放之態,寄于紙上。
八大山人故居 青云譜道院位于南昌南郊定山橋畔。該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始
建于西漢年間,稱梅仙祠。至唐貞觀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遜奏建,名[天宁觀]。
大和五年〔831年〕,改稱[大乙觀],由道教天師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
年〔1055年〕,敕建為[天宁觀]。歷代屢廢屢建。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稱
青云譜,寓意[青高如云]。 明末清初,朱耷〔八大山人〕偕其弟朱秋月〔牛石慧〕,
改名換姓,把[朱]拆開成[八]和[牛],厭惡世俗隱居于此,出家為道士,在此
專心于書畫創作,取得了很大的藝術成就,成為一代書畫大師。
青云譜道院園內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關羽,中殿祀呂洞賓,后殿祀許遜。后
殿院中有桂樹數枝,相傳為万振元手植。每至仲秋,桂香四溢,十分清幽。整個園
內古樹參天,曲徑幽回,亭台玲瓏。外有清泉環抱,內有异花奇草,鬧中取靜,悠
然自得。
青云譜道院經過修复,現已辟為八大山人紀念館供游人參觀。館內藏有八大山人和
牛石慧真跡書畫百余幅,畫筆生動,造詣很深,為中外畫家喜愛的珍品,這些藏品對
于研究清代的繪畫藝術具有很高的參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