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窗寒》 登大潭山晚眺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鎖窗寒》 登大潭山晚眺

文章逸之 » 2005-09-08 09:47 PM

《鎖窗寒》 登大潭山晚眺

暮靄低垂,西風漸緊,亂雲飛渡。
蘆花雁侶。數點橫斜都去。
喜潭山,月明露清,趁涼倚醉攜鷗舞。
望歸帆正遠,多情應在,水雲深處。

無語。空凝佇。況靜鎖江天,淡煙疏雨。
蛩吟最苦,暗裡淒淒如訴。
有悠悠,笛吹怨來,那堪細說腸斷否。
算如今,換了新詞,調側誰堪譜。
逸之
會員
 
文章: 258
註冊時間: 2005-02-28 05:01 PM
來自: 英倫

文章一善 » 2005-09-09 09:30 AM

好詞引人細品

因讀至.月明露清.笛吹怨來.仄平仄平.覺異於一般.
一時好奇去看了一下欽定詞譜.卻不見有此體
詞長可是另有依據
寫詩難成江西派,填詞不喜花間集。
一善
會員
 
文章: 4415
註冊時間: 2002-06-30 01:33 PM
來自: 台灣

文章逸之 » 2005-09-09 09:18 PM

一善 寫:好詞引人細品

因讀至.月明露清.笛吹怨來.仄平仄平.覺異於一般.
一時好奇去看了一下欽定詞譜.卻不見有此體
詞長可是另有依據


謝謝一善詞長垂詢,此調體格繁多,然以片玉集為正體。「月明露清」處周詞作「夜闌未休」。(詳見詞律註解及歷代詩餘)諸家和作方千里作「困人正濃」,王沂孫作「雪痕乍鋪」,張炎作「醉魂未醒」,另首作「舊時燕歸」,可見此處正是「去平去平」。又「笛吹怨來」處周作「桃李自春」,周詞另有「小雨收晴」首於此處作「雁啼甚哀」。夢窗和詞於此兩處均作「去乘閬風」及「瘦肌更銷」。亦是「去平去平」句法,然首字不拘「平平去平」亦可。觀此調上下片中兩拍相同,夢窗所作最為整齊。
逸之
會員
 
文章: 258
註冊時間: 2005-02-28 05:01 PM
來自: 英倫

Re: 《鎖窗寒》 登大潭山晚眺

文章一方 » 2005-09-10 07:06 AM

逸之 寫:《鎖窗寒》 登大潭山晚眺

暮靄低垂,西風漸緊,亂雲飛渡。
蘆花雁侶。數點橫斜都去。
喜潭山,月明露清,趁涼倚醉攜鷗舞。
望歸帆正遠,多情應在,水雲深處。

無語。空凝佇。況靜鎖江天,淡煙疏雨。
蛩吟最苦,暗裡淒淒如訴。
有悠悠,笛吹怨來,那堪細說腸斷否。
算如今,換了新詞,調側誰堪譜。

末學甚佩服詞長的辭意流麗。但有兩點想請教。

請問 "攜鷗舞" 的意思。

末學感覺 "西風漸緊,亂雲飛渡" 、"月明露清"、"淡煙疏雨" 的情境可能不一致。一般雲多便看不到月,有雨便分不清露水。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逸之 » 2005-09-14 09:58 PM

謝謝一方詞長的回應和垂詢。
詞貴意內而言外,重寄託,忌白描。所以讀詞不比讀詩,也不比讀散文,更不比讀小說了。「攜鷗舞」鷗可攜而起舞麼?非也。人本不可以攜鷗起舞,然意境卻可以隨鷗而起舞也。
「西風漸緊,亂雲飛渡」又「月明露清」又「淡煙疏雨」,這些四字句全是寫秋景,亂雲飛渡的時候可以見到月明露清嗎?當然可以,不要忘記亂雲是在飛渡的,雲過了,明月就出來了。疏雨中可以見到清露嗎?秋天的雨是疏的,不是夏天常見的滂沱大雨呢,是偶然飄過來的幾點雨絲而已,西風吹來,沾在葉底草上的水氣就分不清是雨珠還是露珠了。更重要的是,看似寫景,其實景中還有情呢,還有言外的寄託呢。「西風漸緊,亂雲飛渡」是寫天氣?是寫心境?是寫時局?那就只能由讀者自己去理解領會了。古人云「詩不達詁」,即寫詩難解詩更難也。所以填詞比寫詩更難,讀詞比讀詩也就更難了。一切全在讀者的一個悟字而已。
逸之
會員
 
文章: 258
註冊時間: 2005-02-28 05:01 PM
來自: 英倫

文章卞思 » 2005-09-15 12:17 AM

竊以為不論作詩作詞,也不管文字底下還蘊藏了多少意義,最基本的功夫還是要先把字面上安排好,不能違於常理,敘事寫景,若有出於一般常識之外,而實然遇此現象者,宜稍加註解,以免生歧義。然後再講究言外之意,更上層樓。
主觀看法,不值一哂。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一方 » 2005-09-15 06:33 AM

逸之 寫:謝謝一方詞長的回應和垂詢。
詞貴意內而言外,重寄託,忌白描。所以讀詞不比讀詩,也不比讀散文,更不比讀小說了。「攜鷗舞」鷗可攜而起舞麼?非也。人本不可以攜鷗起舞,然意境卻可以隨鷗而起舞也。

西風吹來,沾在葉底草上的水氣就分不清是雨珠還是露珠了。

多謝逸之詞長詳釋,又上了很好的一課了 :lol:

末學覺得 "隨鷗舞" 可理解,而 "攜鷗舞" 則難想像。

我對 "露清" 的疑問亦是與詞長的解釋一樣,"分不是雨珠還是露珠"。
詩不厭多改
一方
會員
 
文章: 4234
註冊時間: 2004-02-18 10:35 AM
來自: 墨爾本

文章逸之 » 2005-09-15 10:46 PM

再多謝一方兄的回應垂詢。
更謝謝卞思詞長的指教。

隨鷗舞是被動,攜鷗舞則變主動了。友鷺而盟鷗,若鷗鷺是盟友,自然要相攜手翩翩起舞了。

「喜潭山,月明露清,趁涼倚醉攜鷗舞」是寫新秋的興致。
「無語。空凝佇。況靜鎖江天,淡煙疏雨」是寫此刻心中感觸的落寞與無奈。上句中的月明露清,與下片換頭句中的淡煙疏雨,已是處於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層次了。時移而又勢易,自不可同日而語。何況世事瞬息萬變,同一天空中,前一分鐘與後一分鐘已可風雲變色了。露乎?雨乎?如此簡單的常理,還需註釋嗎?
逸之
會員
 
文章: 258
註冊時間: 2005-02-28 05:01 PM
來自: 英倫

文章卞思 » 2005-09-16 12:55 AM

呵~是說如果遇到出於常理的特殊狀況才需要註解,詞長這詞確是不需要註解的。
微雪齋
許借冰心添綠硯,紅梅枝下荷鋤來。
卞思
會員
 
文章: 35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1:18 AM

文章嚥琀 » 2005-09-16 09:47 AM

我讀詞像看一幅畫。有時句與句之間不是在意思上緊密連接的,有些句子用來點染某種情緒、意境;有些句子鋪陳寫景或敘事;有些則引申抒情或抒志。當然有的句子借著敘事還抒情。就像一幅畫,有主體的山水,也有小小幾棵樹,或者在空白處畫上幾隻飛鳥。我覺得詞中的二、三字或四字短句常有這個功用。姜夔的「江國。正寂寂。」豈是如五言詩的「江國正寂寂」之意?

逸之詞長這闕,首句從暮靄說起,西風、亂雲之景點染蕭瑟情緒,像是先渲染出一個背景出來,到「喜潭山,月明露清,趁涼倚醉攜鷗舞。
」是另一景了,時間從傍晚推到夜裡,喜字在這裡有轉換情緒的關鍵性。由首句靄垂雲亂的蕭瑟意緒轉到了月明露清情景。攜鷗舞的攜字有鍊過,我覺得挺好的。

讀詞常在解與不解之間,反而重在「感」。我覺得成陽出版社的「重樓飛雪」(張夢機主編,黃永武審校,龔鵬程選註)對我讀詞的感受力幫助很大,在此與各位分享。
嚥琀
會員
 
文章: 382
註冊時間: 2002-02-26 08:14 PM
來自: 台北

文章逸之 » 2005-09-16 08:51 PM

謝謝卞思詞長的垂注。
更謝謝嚥琀詞長替後學解窘了。
最後由 逸之 於 2005-09-19 10:21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逸之
會員
 
文章: 258
註冊時間: 2005-02-28 05:01 PM
來自: 英倫

下一頁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