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曉境雲聲感想

本板歡迎會員張貼各類藝術文化相關訊息。

版主: 風雲, 儒儒

第二屆曉境雲聲感想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9-05-03 01:20 AM

這次會是我有史以來最快寫成的比賽感想文,因為我真的不爽到極點。

先平心而論,今天的狀況真的要給華梵一個掌聲。因為他們在這樣的環境,還願意繼續舉辦這種古典詩的活動。今天跟王隆升老師聊天,談到這次活動原本是要停辦的,是老師向學校努力爭取,才有經費舉辦;也增加了獎金以吸引參加者的意願;而且明年舉辦第三屆時,會設立高中職組。站在推廣的立場上,我認為這個不錯,至少可以吸引年輕的學子參加。以這幾年來看,華梵真的很用心的在推廣與傳承古典詩,或許在某些地方還有所欠缺不足,但是那只是時日尚短的問題。相信只要再過幾年,就可以看得到成果。

另外一個讓人感動的,就是華梵同學的那種一體感。整個活動可以看到很多華梵同學擔任工作人員,真的是揪甘心阿。無論是準備吃的、喝的、比賽跟服務的態度,都可以說非常的好,而且十分細心,每一個細節都儘可能的注意到。能夠讓這麼多同學來參與這樣的活動,只能說老師你幹得好!這樣師生合作舉辦活動的感覺跟氣氛,實在是令人十分羨慕與忌妒阿。

關於這次的題目,其實比起上次來是好多了。七律抽題「流光歲月」,限「六魚」韻;七絕抽題「落花」,限「三肴」韻。其實這次韻有點困難,雖然有避三江、十四鹽、十五咸三個險韻,但是其實三肴也算險韻,建議下次也避開較好。至於作品的部份,待會再說。

這次的題目一共也是從三十個先擬好的選題目選出,有春山夜月、四時之樂、隨風、山行、晨曦、心弦、柳暗花明、捨得、靜中看、觀心、流光歲月、心靜、旅夜、大學之道、山嵐日夕、獨行吟、坐看雲起、冬雨、萬物靜觀、山光雲影、坐忘、無聲勝有聲、泉聲、曉風、源頭活水、海上明月、落花、淨水映風清、偷閒、春夜喜雨。這次題目雖然有些還是難寫,但其實比起上次算好寫得多。

不過還是有件事情,個人有一些建議,就是車子的問題。今天或許是剛好逢連假,又是華梵舉辦浴佛節的活動,所以很多人都擠公車上山。我們幾個是整個公車爆滿,只好另外搭計程車上山。或許下次是否可以協調一些公車當區間車,或是可以暫時調度幾部校車當接駁車呢?純粹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吟唱部分,氣到幾乎忘記了,等看完錄影再說吧。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9-05-03 01:21 AM

接下要抱怨了,不過要聲明,僅針對評審,跟主辦單位無關。

這一次的評審我只能說很糟,糟到爆。一開始評審講評時,說明這次取名次其實是不足額的(本次絕律各取50名),但是基於推廣的關係,所以再從不合格律的作品中挑出還可以的。1-20名是合律而且不錯的;20-30是不是很好或格律有一點錯誤的;30-50名是格律問題很大的。然後我律詩45名、絕句30多名(忘了詳細名次),也就是說我有出律而且問題很大(聽到名次時,當場真的耳中響起崩一聲斷掉的聲音),趕緊掏出草稿確認有沒有出律,也給大家看了一下確定沒有出律。另外,幾乎好幾個朋友連50名都沒有(這些人的平仄都互相對過沒問題)。結束時特地問了一下評審,為什麼我的名次會這麼低,是因為哪邊格律出了問題?老師回答:「這是兩位評審的共同意見。」那是否也就是說,那些不合格律的詩寫得好,好到連合格律的都不及,好到可以忽視寫古典詩最基本的要求「格律」。

當然,後面王隆升老師有來安慰一下,認為可能是評審的主觀意見太強導致的。我承認,評詩有其主觀性(應該說所有的評審都有其主觀性),但是必須要有其基本的客觀性。舉個例來說,今天選美第一名是誰其實有時很主觀,但是她一定要先合於身高、體重、年齡等客觀要求,才能進一步的以主觀來判定美醜。今天評審古典詩,「格律」當然是最基本的客觀要求。合了格律,才能進一步的要求美或其他的因素,所以應該是合格律的放在一起評高低。如果真的要站在推廣的立場,把不合格律的放進來,也應該是在合格律的都排序完畢後,才依據作品好壞排序不合格律的作品。如果合格律的詩都還要被放在不合格律作品的後面,甚至被剔除,那麼要求格律做什麼?今天主辦單位發韻書、平仄譜的要求是為了什麼?花了時間在那邊出題限韻是為了什麼?如果出律的可以進入名次,而合律的要被剔除,那麼我建議乾脆以後就直接一個題目大家隨便寫,不要要求格律。當年大專聯吟的評比,至少有經過一定的標準(雖然因為參加人數非常多,所以一定可以錄足額),至少一百名以內的都是合格律的,既然曉境雲聲在精神上是繼承當年的大專聯吟;而對古典詩認知也是大家都有共同的標準,那麼就不應該允許這樣的錯誤跟荒謬出現。所以要在此向主辦單位提出嚴正抗議,這樣的評審結果我不能接受;身為一個古典詩的老師與教授,做出這樣的評審結果,我認為是非常的可笑與荒唐。

其次,還有一些評審意見的問題。例如無論什麼作品都必須要在結尾奮發向上,朝向光明面邁進等等的,這個攸關個人對詩的見解不同,就不必再說了。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李微謙 » 2009-05-04 01:11 AM

過去就算了,不過該建議的還是要去建議一下才行
這樣下次才能改進
不過我有點好奇,他們評審是誰呢?(偷偷講就好 :roll: )
可惜我不在華梵,不然就會出面阻止一下(幻想中)
呵呵~老實說我的影響力在東吳時就用光了

不過關於結尾要奮發向上的問題
其實在比賽中這樣的確是比較有利的
尤其是學生的比賽
畢竟年輕人如果露出感傷絕望貌
那國家的未來就會缺少了熱情與希望
所以為了安慰那些評審們(通常是到了有資格感傷的年齡)
強顏歡笑一下,或許也是應該的吧!
漱心齋
醉月何時已 凝眸幾度傷
李微謙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940
註冊時間: 2002-03-01 12:30 AM
來自: 予豈好辯齋

文章風雲 » 2009-05-04 11:52 PM

「作品都必須要在結尾奮發向上,朝向光明面邁進」
個人認為此乃傳統擊缽之陋習,不敢苟同。

我之前參加玉山文學獎,亦曾因其中一首作品氛圍稍悲而被一位評審將名次往後排,個人雖不認同,但亦是無可奈何。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懷疑

文章夜風樓主 » 2009-05-05 12:02 AM

我有疑問 ? 會不會評審不懂平水韻用新韻分平仄?
擊鉢詩有擊鉢詩的規定 會不會評審從未參加過擊鉢場
文中說是兩位評審 如是兩位就應是雙榜 各取各的 三位才用合點 假如主辦單位限於經費 沒請到懂擊鉢詩的評審 可以向
全國性詩人團體要求提供免費評審 相信沒問題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9-05-05 01:27 AM

「作品都必須要在結尾奮發向上,朝向光明面邁進」
個人認為此乃傳統擊缽之陋習,不敢苟同。

風雲詞長此言 應改為 目前擊鉢之陋習 而實非傳統 考其因拿人手短也
民國七十年前之擊鉢多為『中國詩經研究會』主辦 主事者任職監察院簡任官 經費向各政府機關要求補助 當時會員中 多不改選之萬年中央民代 去各機關請補助較容易 出題多隨現場景物 而得獎作品每多故國之思 蓴鱸之戀 悲家國淪亡 常常得大獎 因拿了經費 成果要上報核消 當時獎勵這種作品認為可團結內部 七十年以後萬年代表消失『中國詩經研究會』也消失
代而取之是【中華民國傳統詩人學會】隨老一代死亡 在台生長的詩人 比較想表達台灣的民主進步 此輩人當上詞宗 詩風自然改了 加上後來政府機關補助越來越少 轉向廟宇求助 通常道教的廟會支持詩會活動 但廟是保信徒平安 才有香油錢收入來補助詩會 加上接棒的主辦人在二戰時當過日本兵 幸而未死
認為要多推光明面 所以結句就不取悲秋之作 行之有年成為慣例 也就沒人敢改 因要改要有本事自掏腰包辦詩會 我個人也不認同這種作法 我作詩在本版不會有結句奮發向上的句子 但擊鉢場是你要來就依此規 所以我以往常在版上提擊鉢詩規定 因我覺得大家都有擊鉢的機會 對規定要知道才不吃虧 擊鉢場規定一大串不是只結句一項 雅集會員要不要知道擊鉢場規定
還是自己決定罷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9-05-05 01:36 AM

這邊要解釋一下,以前大專聯吟的記分方式是採取左右詞宗合點的方式。因為如果各取各榜,會造成重複錄取太多人(以前是取一百名)。所以用左右詞宗合點的方式,所以這次也是沿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名次。問題是在於說這次其實應該是不足額錄取(是合平仄的不滿50人),所以才把不合平仄的也算進來。先不討論這樣對不對,但是即使如此做,也應該要把所有合律的詩依好壞排序完畢後再排出律的,而並非根據作品好壞將出律的也混入排列。
至於評審,嗯~我可以確認他懂平仄,而且絕對熟悉,也深諳擊缽規矩。會要求結尾要奮發向上、光明無限,嚴禁詩中出現衰敗之語,這應該是早期擊缽詩人的習慣吧。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文章故紙堆中人 » 2009-05-05 02:13 AM

原來是後來產生的習慣,我也以為是早期擊缽的習慣,是我弄錯了。不過這個比賽雖然形式是類似於擊缽,不過還是承襲以前大專聯吟以學院想法為主的習慣。以前參加大專聯吟時,從來不避什麼悲傷衰老之意,也未曾聽當時評審或老師提過會以這些避忌作為取捨標準,所以作詩從來就不刻意忌諱於此。不過這是評審的主觀想法,真的是無可奈何。我只是對把出律跟合律混評這一點非常不贊同。
故紙堆中人
系統管理員
 
文章: 1009
註冊時間: 2005-09-03 10:29 PM
來自: 台灣

回應

文章夜風樓主 » 2009-05-05 05:47 PM

其實 一般的擊鉢是以合格律為主 很多詞宗拿到詩是用吟的先淘汰不合格律的詩在將剩下的分幾堆 每堆在調次序 最後定出
成績 一般說擊鉢場都取一百名 參加人數總有二三百 找一百名合律的不難 難在找不出好詩 只有硬湊 一年某詩社在松山辦詩會 出題次唱 待搓圓 如解題應是重視 待字 要寫出等待搓湯圓前的心情 可是一堆人都寫成一家人一起搓圓其樂融融
如將這些人淘汰就沒一百名 結果就把原應出題的詩都收入 除這一次外 其它地方未有將不合律錄取的例子
夜半低吟 樓歌繾綣迴江渚
風中細語 主客相思寄去鴻
夜風樓主
會員
 
文章: 2418
註冊時間: 2002-02-26 02:04 PM
來自: 台北內湖夜風樓

Re: 回應

文章風雲 » 2009-05-09 10:49 AM

夜風樓主 寫:「作品都必須要在結尾奮發向上,朝向光明面邁進」
個人認為此乃傳統擊缽之陋習,不敢苟同。

風雲詞長此言 應改為 目前擊鉢之陋習 而實非傳統 考其因拿人手短也
民國七十年前之擊鉢多為『中國詩經研究會』主辦 主事者任職監察院簡任官 經費向各政府機關要求補助 當時會員中 多不改選之萬年中央民代 去各機關請補助較容易 出題多隨現場景物 而得獎作品每多故國之思 蓴鱸之戀 悲家國淪亡 常常得大獎 因拿了經費 成果要上報核消 當時獎勵這種作品認為可團結內部 七十年以後萬年代表消失『中國詩經研究會』也消失
代而取之是【中華民國傳統詩人學會】隨老一代死亡 在台生長的詩人 比較想表達台灣的民主進步 此輩人當上詞宗 詩風自然改了 加上後來政府機關補助越來越少 轉向廟宇求助 通常道教的廟會支持詩會活動 但廟是保信徒平安 才有香油錢收入來補助詩會 加上接棒的主辦人在二戰時當過日本兵 幸而未死
認為要多推光明面 所以結句就不取悲秋之作 行之有年成為慣例 也就沒人敢改 因要改要有本事自掏腰包辦詩會 我個人也不認同這種作法 我作詩在本版不會有結句奮發向上的句子 但擊鉢場是你要來就依此規 所以我以往常在版上提擊鉢詩規定 因我覺得大家都有擊鉢的機會 對規定要知道才不吃虧 擊鉢場規定一大串不是只結句一項 雅集會員要不要知道擊鉢場規定
還是自己決定罷 


多謝樓主詳細說明!
在下前言應改為「目前擊鉢之陋習」。
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
白雲齋
風雲
版面管理員
 
文章: 8225
註冊時間: 2002-03-02 11:10 AM
來自: 紫諠谷


回到 藝誥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