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孤平」
「平」「仄」的概念要從這兩個字的本義去想。簡單來說,「仄」就是不平。
那麼,什麼是「孤平」呢?歷來有兩種講法,一是兩個仄聲中夾著一個平聲,二是除韻字外只有一個平聲。
這兩種情況雖然共用「孤平」這個名詞,但兩者成為「聲病」的理由是不同的。有人把兩種情況分開來,稱第一種講法為「夾平」,我以為是較合理的,但因為第一種講法由來已久,倒也無須反駁。
先說第一種講法。明朝釋真空〈玉鑰匙歌訣〉中說:「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平聲適合拉長音,也因為適合作韻尾。兩仄夾一平的情況會使得拉長平聲時較為不順,因此是聲病。這一點,試著吟讀句子便可知道。
再說第二種講法。平聲較為穩定,若全句除了韻字以外,只有一個平聲,句子自然比較不穩。不過,詩作中可以用兩句來作一個單位,因此出句若是不穩,可以在對句中稍作調整,這就是「拗救」的由來。
平聲雖然穩定,但變化性不及仄聲。因此,句尾連用三個平聲,在聲音上就會顯得較為平淡乏味。也因此,三平腳比三仄腳的聲病更加嚴重。
聲律是古人從創作中歸納出來的心得,偶有不合律的情況,不見得是因為古人不重視聲律,寧可犯聲病也要保留原字的情形固然有,但有時是因為方音異讀,甚至是古人誤讀,不可一概而論。因此,以部分古人不合律來為自己的不合律作解釋,這並不是恰當的做法。近體詩畢竟有其規則,技術性犯規固然有之,但總不能把違規當作守規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