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川詩話》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網川詩話》什麼是「借韻」?

文章楚狂 » 2016-05-16 09:50 AM

最近從圖書館借了一本「實體書」──《第十三屆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仔細品味其中古典詩得獎作品、及評審評語,頗有體悟;從中找到了一個有關「借韻」的證據:
圖檔

關於今人寫近體詩,於首句以外的其他句中韻腳「借韻」,可參考《第十三屆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P.103:
第13屆台北文學獎,古典詩首獎, 故紙版主所寫的〈山水懷人八首〉其三,便於第四句韻腳借13元韻去襯11真韻(作者已於詩題下自註「論字借元韻」)。
故紙堆中人 寫:山水懷人八首

植物園過布政司衙門忽憶牡丹詩社唐景崧字維卿,任兵備道時組「斐亭吟社」,及任布政使時又邀名士吟詠於官署,時有贈數十盆牡丹,遂名「牡丹詩社」。末借義山語,論字借元韻
風華能繼斐亭春。殘照應憐映舊人。
棄職悲辛何處說,守臺功過總難
當年豆蔻餘詩卷,唐輯斐亭與牡丹唱稿為《詩畸》十卷堂下牡丹空錦塵。
惟有碧荷紅菡萏,捲舒開合任天真。

由於雅集版主 故紙堆中人,已自行將得獎作品貼於〈詩薈〉,請見:
http://www.poetrys.org/phpbb2/viewtopic.php?f=2&t=23660&p=140013

因為當時自己鄙陋,尚未讀到《滄浪詩話》,故於 故紙版主帖中有此一問,但當時亦未得解惑。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網川詩話》近現代人的「借韻」

文章楚狂 » 2016-05-18 11:45 AM

按唐、宋詩法,近體律絕第一句最為自由,原不在押韻之列,故可旁借鄰韻押用,謂之「飛雁入群」。
關於近現代人寫近體詩,標新立異不宜過頭,否則不必跨入「近體詩律韻」門檻;自為兒歌、通俗流行歌曲、新詩即可。
被近體詩門檻絆倒,才學疏淺、見識鄙陋,怨不得近體詩堂奧深邃。

引用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P.62有關「詩韻的叶與襯」中借王力的話作一結論:「近體詩不得通韻,僅首句可用鄰韻;現代詩人作律絕任意通押者,不合於唐宋詩人的格律。

值此文化大革命50週年之際,近體詩之承與棄、存與滅,如陳子昂登幽州臺一歎。
舉老毛東奔西竄時的隨手之作:
毛澤東〈長征〉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其中,一、四、六句韻腳「難、丸、寒」屬上平14寒,二、八句韻腳「閒、顏」屬上平15刪。
(另,(一)軍、水、千、山,四字重出;(二)次句「山」字犯當句韻;皆不忌。)
但這首若用《滄浪詩話‧借韻》論,屬鄰韻通借。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桑榆得 » 2016-05-19 03:34 A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1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葉大照 » 2016-05-19 06:08 AM

借韻若在十ㄧ真十二文之間
還可將就
借到十三元
太遠了
葉大照
 

《網川詩話》借韻論「論」字

文章楚狂 » 2016-05-20 09:53 AM

一、作者自知、自覺:「論」字借韻,所以作者的韻書裏「論」字不在通首的韻腳「真」韻裏。
  作者既謂「論字借元韻」,很顯然,故紙寫這首詩,用的是《平水韻》,非《廣韻》。
  至於,《平水韻》收「論」字在哪幾韻部?查《佩文詩韻》、《佩文韻府》即知。
二、今人寫近體詩,依《平水韻》;或許有人愛依《廣韻》也未可知。
三、這是我用的《廣韻》:
圖檔
文革後的偽阿陸仔問的東西,查《廣韻》、字典,便一目瞭然,
不會查?
看了文言文,讀不懂?可用Google文言文轉白話文系統檢索、翻譯。
隨便便宜一問想不勞而獲?
然後轉帖去評審老師FB去挑起糾紛?




留帖請細讀: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桑榆得 » 2016-05-21 05:28 PM

:-)
最後由 桑榆得 於 2017-09-30 03:1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桑榆得
會員
 
文章: 112
註冊時間: 2013-10-26 11:31 PM

Re: 《網川詩話》

文章楚狂 » 2016-05-22 11:18 AM

先存檔。
避免有人日後慚悔,要求版主、網管刪帖。
桑榆得 寫:轉帖去評審老師FB去挑起糾紛?不知何謂也?若是指桑某那真的誤會大了, 蓋桑某沒有live沒有臉書.說起[論]的用韻本來廣韻就有兩收~真~元只是意不同,佩文韻府本就將[論]作元韻也沒錯,只是楚大大說:看過評語有所領悟借韻之說,桑某才建議再去看古典詩決審會議記錄評審的說法.

說真個的故紙版的(山水懷人八首)我讀了好多遍,桑某還蠻喜歡,可您知曉第一輪投票有四票,其中一評審亦是本版詞長,其未選原因正因此[論]字.她說:當時沒投是因為它有出韻和出律的問題,所以我只把它放在八首的後半.選四首不會選到它,選八首就會,也就是說它適合入佳作.[守臺功過總難論]的[論]字也是出韻了。之後張大春先生就說:[論]這個字是十三元韻沒錯,但在真韻也有,在(廣韻)也是如此,它是兩收字,一直有爭議的.之後顏崑陽先生引李立信教授論文補述唐詩的統計講[出韻]這個問題,張大春先生再次陳述[論]絕對是兩收。它在(廣韻)裡面絕對兩個韻都有。以上都本於數位電子書,我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應該不會錯.

其實我覺得評審也很有趣.有一評審說:我們可不可以幫它改字?改了以後比較沒有爭議。比如(碧潭茗坐憶藥樓先生):殷勤碧到茗桌旁,這[桌]字現在念是平聲,可是它是入聲字,後來就成:殷勤碧到茗杯旁。總之事實如此徒辯無益,更遑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免小覷?呵呵我非故紙不知其何以用[論]?許是他專業認為可借韻,若桑某寫才不會冒出韻之危.
棄職悲辛何處說,守臺功過總難[陳]。
唉!難論!難陳!原性不改,維卿維卿來評論,看來難能有交集就此作罷! :-)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網川詩話》關於「論」字

文章楚狂 » 2016-05-22 12:05 PM

一、Some某某不是我的詩友,所以,不與汝言詩。
  文化局網站上的PDF檔,上傳已經很久;看過的人多自有心得。
  圖書館的實體書,方便檢閱全貌;包括小說、新詩、評審老師評議全文。

桑榆得 寫:轉帖去評審老師FB去挑起糾紛?不知何謂也?若是指桑某那真的誤會大了, 蓋桑某沒有live沒有臉書.說起[論]的用韻本來廣韻就有兩收~真~元只是意不同,佩文韻府本就將[論]作元韻也沒錯,只是楚大大說:看過評語有所領悟借韻之說,桑某才建議再去看古典詩決審會議記錄評審的說法.


二、你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如何,與文字駕馭功力如何?前已「稍」許見識。
  因此謹奉大師諄諄教誨,不與汝言詩。

楚狂 寫:留帖請細讀: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三、一個人行誼、言論,是不是符合君子德行,不是自吹自擂、噴佮喙角全波,就自以為是;
  講話夾泥含沙,高標自己為「君子」,損貶他人為「小人」,不過彰顯自己做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的本來面目。
  
桑榆得 寫:總之事實如此徒辯無益,更遑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未免小覷? .
  網站上,包括雅集在內,許多人留帖喜歡躲在螢屏之後高談闊論「修身養性」,卻從不見其在他人不妥的言論帖子裏有任何公平持正、評議是非的「義舉」。所以在虛擬網路上高談闊論修身養性多半是有目的、針對性的不負責任的隱性攻擊。
  因此,在網路裏南北串門,不過是物以類聚、黨同伐異,做為集體bullying的彈藥、與奧援。



四、人,好敝帚自珍,好改他人詩作、自以為優於首獎,有無自知之明,不妨永存網路上供有識者品評,孰高誰低:
桑榆得 寫:呵呵我非故紙不知其何以用[論]?許是他專業認為可借韻,若桑某寫才不會冒出韻之危.
棄職悲辛何處說,守臺功過總難[]。


五、「論」字,在《廣韻》裏,到底幾收?翻翻《廣韻》便知。
  各個韻部裏的「論」字,其義義、用法為何?查一查,便一目瞭然。
  近體詩中,非首句之韻腳可不可以借韻?
  唐、宋以後詩例不少,尤以宋代為多。關於論述,去翻閱嚴羽的《滄浪詩話》;
  並謹記《論語‧為政》篇聖人之言。
  至於故紙得獎之作,「論」字算不算「借韻」?Some某某還得先承認,故紙詩題所謂的「借韻」所指為何?
  不是Some某某在前幾帖中用簡體字寫的網路東抄西抄。
  到底搞懂「借韻」為何?

桑榆得 寫:4前人把〈广韵〉的二零六韵归并为十六摄:通摄丶江摄丶止摄丶遇摄丶蟹摄丶效摄丶臻摄丶山摄丶果摄丶假摄丶宕摄丶梗摄丶曾摄丶流摄丶深摄丶咸摄。这是指:韵不包括韵头,只要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就属於同一韵。这把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韵归并为一类,叫做韵摄。如“元”丶“寒”丶“山”丶“先”丶“仙”等韵,韵腹比较接近,而且都收~n韵尾,归为山摄。
  Google、百度,真好用。
  網路文章拼貼、剪接,有時不易讓人了解真義如何;全文請參考:http://baike.baidu.com/view/629226.htm
  不是自己的東西,囫圇吞棗的結果,便是嘔成一片狼藉。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網川詩話》【論】字在《廣韻》幾收?

文章楚狂 » 2016-05-25 10:11 AM

桑榆得 寫:[論]絕對是兩收。它在(廣韻)裡面絕對兩個韻都有。以上都本於數位電子書,我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應該不會錯.

【論】字,在《廣韻》到底幾收?所謂「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是否為隨口一謅,是否為虛心誠意閱讀過後而有所得?
那一段斬釘截鐵的「應該不會錯」的論述,到底有沒有打過草稿?有沒有校對過?
還是「電子書」是拿來說說,從來沒實際用「鼠標」翻到封面下一頁過?

這是我用的「紙本」《廣韻》,實實在在可以「一頁一頁」慢慢翻閱、檢索的。
因此,不是隨隨便便、信口說「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
聞Some某某輕率之言而戒慎恐懼。
圖檔
按《廣韻》,
  (A)「論」字分別收在上平18諄韻,「力旬切」,讀如「倫」,「有言理也。」同「倫」字。
  (B)「論」字又收在上平23魂韻,「盧昆切」,議也,思也。
  (C)「論」字又收在去聲26慁韻,「盧困切」,議也。
-------------------------------------------------------------------------------------------------------------------------------------------------
  案:《廣韻》:17真18諄19臻,同用

所以,Some某某引用評語「論」字在《廣韻》「絕對兩收」之述,並佐以自己親身的經歷以上都本於數位電子書,我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應該不會錯.」有不經慎思的嚴重語病;
正確的講法是「『論』字在《廣韻》裏平去『三收』,意略不同。」
那麼既然已看了「5年多不下幾十次」,應該不會錯過其他韻部(如去聲韻)吧?
難道,Some某某這五年來連一次都沒有翻到去聲韻部去檢索?

不同韻部所收的「論」字,有何不同?
看該韻字下註解及字典解釋,各人讀後各有所得。


做學問應有的態度,應該如《中庸》所說: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如人所薦,Some某某被聘為已故之鄉詩友社名師,居之始能無慚。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字與《佩文詩韻》

文章楚狂 » 2016-05-27 09:48 AM

【論】字,在清代官方韻書《佩文詩韻》裏,幾收?
首先,要先確立清代科舉考試,考試帖詩,依據的官方韻書即為《佩文詩韻》,
此見於清代乾隆朝,於鄉試加考五言八韻的試帖詩開始,格式、限制、用韻,比唐、宋更嚴;出題用經、史、子、集語、或前人詩句或成語,韻腳限用平聲韻,一韻到底。

因此,從《佩文詩韻》中去檢索【論】在「平聲韻」裏,到底幾收,便可一目瞭然。
《佩文詩韻》中,〈上平11真〉、〈上平12文〉不收【論】字:
圖檔
圖檔
圖檔
圖檔
【論】字出現在《佩文詩韻》的《上平13元》的第二頁
(原書P.40)第一行第四字
圖檔
【論】字下釋文曰:「評論,願韻小異,按虛用讀平聲。」
所謂「虛用」、「實用」之別,在於古人尚無現代用字「詞性」之別;「虛用」等語類似現代「動詞」,而「實用」類似「名詞」。←此為一不精確性的概述;古人對於某字的「詞性」尚有「活用」之謂。故不在此處論及。

後附《佩文詩韻》的〈上平13元〉最後一頁,用以補足:
圖檔
至於,讀法與現在國語讀四聲相似的【去聲14願】「論」字,略過暫不提。



Some某某要自詡為一個目中無木、無竹、無刺、無人的「類聖人」,不妨回頭檢視自己所發的帖子、或在已故之鄉詩友社裏與村婦對他人的譫語、謗語。

兩造之間的應對,就像鏡子一樣。
因此,Some某某不用假裝無辜、清高、天真。
不敏不會無聊到再學汝等闖入非詩友的帖子去酸言攻擊,所以今年回來後,不相關的人錯韻、出律、錯字、用典不對、理路不通,
與我無關,不語;
對於前來言詞挑釁的「目中無人、口中長刺」的高雄、屏東偽阿陸仔,據理辯駁。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論】字與《佩文詩韻》(二)

文章楚狂 » 2016-06-09 05:00 PM

關於【論】字,在《佩文詩韻》裏僅止兩收,為了避免讀者弄渾,將《佩文詩韻》中有關去讀用法的「論」字的頁面,轉貼上來:
圖檔
「論」字在「去聲14願」韻的第一行第二個字,其下釋文曰:
議論,元韻異。

按清代科舉考試,考試帖詩所用的官韻《佩文詩韻》的見解:上平13元韻的「論」(虛用,評論),與去聲14願韻的「論」字(議論)小異;
這個說法,與現今互聯網上的詩詞網站,有一個「流行」的說法近似
「【論】字做動詞用,平讀做上平13元韻用;【論】字做名詞用,去讀做去聲14願韻用。」

事實是否如此?
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