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詩友:【甽】、【圳】字差別與聲韻歸屬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覆詩友:【甽】、【圳】字差別與聲韻歸屬

文章楚狂 » 2013-05-05 08:54 PM

覆詩友:【甽】、【圳】字差別與聲韻歸屬

一、【甽】
【甽】字,同【畎】字,「田間小水溝」之義,讀如「犬」,故收入【上聲16銑】韻。

《康熙字典》收【甽】字:
《玉篇》:古文畎字。《前漢.食貨志》:后稷始甽田,以二耜為耦,廣尺深尺曰甽。
又,《類篇》:松倫切,音旬,山下受霤處。《釋名》:山下根之受霤處曰甽。
又,《集韻》:朱閏切,音稕(ㄓㄨㄣˋ),溝也。


故,若按《康熙字典》解,【甽】字有三韻,當分別收入【上聲16銑】、【上平11真】、【去聲12震】,但遍查《詩韻全璧》、《佩文韻府》等韻書,均不收【甽】字。

若查《全唐詩》,則有元稹在一首四言詩中首聯用了【甽】字:「種豆耘鋤,種禾溝。禾苗豆甲,狐榾兔翦。割鵠餧鷹,烹麟噉犬。」(節錄)
詩共14句,本處所引前六句押用【上聲16銑】韻;故元稹顯然將【甽】字視同【畎】字,歸入【上聲16銑】韻。
見唐‧元稹〈田野狐兔行〉:
圖檔圖檔
【甽】字在右頁〈田野狐兔行〉詩第一行第「」字。

另一位唐代的陸龜蒙詩人也在一首「五言排律」中用到了【甽】字(見全詩倒數第10句;節錄):
惜佩終邀禍,辭環好激貪。宗溟雖澮,成廈必楩柟。
碧玉雕琴薦,黃金飾劍鐔。煙緣莎砌引,水為藥畦擔。
博物君能繼,多才我尚慚。別離猶得在,秋鬢未鬖鬖。
詩人以出句「甽澮」對仗對句「楩柟」,該聯聲調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故陸氏亦將「甽」字仄讀入【上聲16銑】韻。
案:「甽澮」即「畎澮」,讀如「ㄑㄩㄢˇ ㄎㄨㄞˋ」,即「田間溝渠」;《書‧益稷》:「予決九川距四海,濬畎澮距川。」(《爾雅‧釋水》:水注溝曰「澮」。另,「畎澮」亦可借喻「平庸」。)
見唐‧陸龜蒙〈京口與友生話別〉:
圖檔圖檔
圖檔
【甽】字在〈京口與友生話別〉詩(附圖第三頁)詩末倒數第三行倒數第「」字


宋代亦有幾位詩人用【甽】字仄讀,單舉一位「晁補之」在〈試院次韻呈兵部葉員外端禮并呈祠部陳員外元輿太學博士黃冕仲〉五言排律的第六聯::「成川須澮,崇廈要條枚。」
聲調亦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故【甽】字在唐宋詩人的詩例裏,例作【上聲16銑】用,通【畎】字。
而唐、宋詩人,用【畎、畎澮】字詞多於【甽、甽澮】字詞,讀全唐詩、全宋詩即可索得。

至於,是否如《康熙字典》載,尚有【上平11真】、【去聲12震】等用法,恕孤陋寡聞,未之讀也。


二、【圳】
【圳】字,是個「方言俗字」,韻書多不收。
例,
《康熙字典》收【圳】字曰:
《字彙補》:市流切,音酬,江楚閒田畔水溝謂之圳。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收【圳】曰:
閩粵方言。指灌溉用的水渠。如:「八堡圳」、「嘉南大圳」。
(臺、閩、贛、粵等方言,亦用此「圳」字。)
(教育部版字典收有三音:ㄗㄨㄣˋ、又音ㄔㄡˊ、又音 ㄓㄣˋ,其中「ㄔㄡˊ」與《康熙字典》訓【圳】字相同。)

《字彙》一書,係明代梅膺祚所編著的一本字書,清代的藏書家吳任臣對其進行增補,多收俗字,即《字彙補》。
因此,不論《字彙》或《字彙補》所收字,有俗字、方言用字,多作參考。

【圳】
(一)案:若依《康熙字典》、《字彙補》讀做「酬」(ㄔㄡˊ),當歸入【下平11尤】韻。
(二)河洛話「圳」字讀如「俊」(ㄐㄩㄣˋ)或「捘」(ㄗㄨㄣˋ);若依字典所載宋本《廣韻》訓【圳】字反切「子鴆切」。則【圳】字當入【去聲27沁】。
可惜,《佩文韻府》、《詩韻全璧》等韻書不收。(其餘韻書不知

檢視《康熙字典》有關【甽】、【圳】的「釋義」與「甽」字的第三個反切聲韻(朱潤切→去聲12震),這兩個字理當在意義上相通,皆訓為「田間水溝、渠」。

若依我個人河洛話習慣(台北腔),「圳」字當讀如「俊」,若按《平水韻》分類,理當歸入【去聲12震】韻,而不是收入【去聲27沁】韻。
理由很簡單,【去聲12震】、【去聲13問】的「韻母」都是「張唇鼻音」,用英文字母表示是用「n」收尾韻的,所以用英文字母注【圳】當書作「jun」(或tsùn );
若是收在【去聲27沁】、【去聲28勘】、【去聲29豔】、【去聲30陷】這四個韻部的聲母,則是「閉唇鼻音」,用英文字母表示則是用「m」收尾韻的;如「浸」字便可用英文注音作「jim」(或tsìm )。
無法分辨韻母「n」、「m」差別?可能得回家請教一下家裏的「序大人」如何正確發音。


至於「詩例」,用古勾可能可以勾出幾例用「圳」字,但網路上的東西不可盡信,查閱「紙本」後會發覺用「圳」字的詩例,以雕版印刷的影印本仍用「甽」字。

而唐宋人「詩文」中雖不用「圳」字,但台灣詩人的「詩題」用「圳」字的可不少:
例:
民初台灣‧賴惠川〈官田
水入田頭漲綠波,三年輪作慶嘉禾。潺潺不盡先民血,厚澤偏貽此日多。
(賴惠川,生活年代1887~1962,嘉義人;「官田圳」,即「嘉南大圳」。)

詩題做〈瑠公〉,亦有人寫。

另,個人讀過的近體詩中,日據時〈瀛社〉一位前賢高士穆,在〈遊新店碧潭〉三首其三的首聯即寫到:
「瑠公外水聲遲,五載重來鬢未絲。」
詩文中用到「圳」字,在首句第三字,不干平仄關要,可參考。
(如賴惠川、高士穆等前賢的河洛話漢詩也可以寫得非常典雅,而不是不學無術的滿紙訐譙。)


個人以前寫詩,也嘗試用「圳」字於近體詩平仄關要處,因「韻書」查無此字,故亦改用他字並重新鍊句。
有識與不識。
不想浪費口水、生命,去引發爭議。
即便引經據典辯贏了,彼个矯詞強辯者認為「面子重於一切」,容易老羞成怒,不辯也罷。


請參考。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Re: 覆詩友:【甽】、【圳】字差別與聲韻歸屬

文章浪子書心 » 2013-05-07 04:30 PM

謝謝楚詞長的詳盡解說,受益良多。
一點素心天地闊 三分俠骨是非間
浪子書心
會員
 
文章: 296
註冊時間: 2007-05-18 09:03 PM

【甽】與【圳】字關連證據

文章楚狂 » 2013-05-13 08:37 AM

【甽】字、【圳】字,兩字的確切關連,請見;
宋‧戴侗《六書故》:「甽,..........,按今作圳,田間溝畎也。」
這大概是最早見於紙本論述有關【圳】字的起源;按戴侗的見解認為【圳】字是【甽】的後起字(南宋)。
(戴侗,字仲達,南宋永嘉人。)

圖檔
《六書故》收【甽】字原文:
【甽】子浚切,又松倫切;《類篇》:「山下受霤處。」按今作「圳」,田間溝畎也
(以上標點符號,均係我個人添加,以便閱讀。【甽】字說明,在附圖第一行。)
顯見:最遲至南宋,【甽】、【畎】、【圳】這三個字,是彼此互注通用。
且,按宋‧戴侗《六書故》所訓【甽】(通【圳】)的第一個仄聲反切音「子浚切」(讀如「捘」ㄗㄨㄣˋ),便與河洛話【圳】是相同的。

詩是文學的菁華,也是精緻的藝術品,無高度器識的人固無能力為詩,才鈍學譾者也不足與言詩。
(引自 藥樓《古典詩的形式結構》)
楚狂
會員
 
文章: 1828
註冊時間: 2009-02-02 09:24 PM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