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詩詞中的新造詞語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略談詩詞中的新造詞語

文章樂齋 » 2011-04-28 02:57 PM

  漢字的最小意思單位是「詞」,不是「字」。「詞」的形成有其時代背景,它的被接受與否也需經過考驗,絕不是造詞者說它是什麼意思,它就是什麼意思。舉例而言,「流連」可以解釋為離散、徘徊等,就是不宜依字面解釋為「流動連接」。
  不過,語言文字是變動的。換言之,不斷地會有新造詞語出現。新造的詞語只要被許多人接受,那個詞語就有了新的意思。至於多少人接受才算是「許多」,得看情形而定。一個詞語如果被全班大多數的同學接受,那個詞語就屬於該班;一個詞語如果被全縣大多數的同學接受,那個詞語就屬於該縣。離了該班該縣,那個新造的詞語就不再有意義。
  造詞如此,寫詩更是如此。曾見過一首詩,詩中有一句「蚓死紫之長」。讀者全不可解,作者自己解釋說:「我出門時看到一條死掉的蚯蚓,全身發紫,像個『之』字,長長的。」這樣的解釋,只有作者自己懂,自然無法喚起別人的共鳴,也就失去了其寫成文學作品的意義。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文章樂齋 » 2011-05-04 12:25 PM

最近讀到一本書<語病會診>(三聯書店),書中就提到了新造詞語的說法,頗值得參考,摘錄部分文句如下:
至於創造新詞,現成的詞語已經不少,足夠我們表情達意有餘,又何必費心去造呢?......原來這些新造詞都有修辭作用,是作家的心血結晶,並非粗製濫造。這類詞語不管怎麼精彩,離開了原文就了無生氣,我們只可以遠觀,不可以信手拈來放進自己的文章裡。

往往見到有人引古人詩詞為例,說明該詞的出處如何如何,然而,有時那些詞語也如書中所言,"離開了原文就了無生氣",這又是引用時不可不小心的。
<悅讀幽夢影十分鐘>,五南出版社,2013/05/25
樂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113
註冊時間: 2004-01-17 08:54 PM
來自: 樂齋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