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桃齋詩話校注

古典詩詞相關論述專用。

版主: 五葉, 壯齋

瑞桃齋詩話校注

文章壯齋 » 2008-04-19 07:43 PM

瑞桃齋詩話序
  禹域1 詩話甚多,內地2 嵩山堂所刊《螢窓詩話》數十種3 ,可以無庸再作矣。然當日曾輯4 詩法一編,集名人緒言,條錄古近体歌行諸法,並采禹域各省名人諸作,以示生徒,是目為第一卷。清康熙、乾隆二帝右文5 ,嘗與諸臣唱和,不遜於虞庭賡歌。二次開博學宏詞6 科,拔取寒畯7 江南三布衣,一時應制文字多出其手。立致通顯,盛矣哉!故為第二卷。本島流寓名流及有關於本島勝跡,其詩亦錄為第三卷。詩鐘之作,湖北易順鼎8 等及福州文人所作佳句;光緒庚寅9 臺中設府治,各縣老師皆駐彰化,僕10 與諸友唱和;及蔡醒甫先生荔譜吟社11 ;及唐撫臺12 與名流吟咏佳聯,皆錄入為第四卷。甲申法國寇台13 及戊戌清廷政變14 ,其詩以記時事,是謂詩史,錄入為第五卷。台灣初入帝國版圖,明治三十年15 內地諸名宿來遊,台北每日報紙刊詩數十首。僕譖16 之,大為激賞17 ,錄之為第六卷。18

  詩之一道,雖曰雕蟲小技。然古人所云:「吟成一箇字,撚斷數莖鬚。」19 況佳句非可易得。縱文章本天成,亦須妙手偶得之。此編雖所采無多。吉光片羽20 ,足以流傳不朽,諒亦詩人所首肯21 也。僕《三案紀略》22 名之為稿,此編名之曰輯,蓋集前人之佳作名論,非敢掠美23 也。是為〈序〉。

  一24 、僕前書館一名「味閒齋」(一曰「修竹齋」)。後因齋中有瑞桃花開,醒甫師賀以詩,故名為「瑞桃齋」。《詩話》蓋欲與詩文諸集25 相同,故集內有「味閒齋」皆改之。

                     彰化吳立軒自作



1禹域:指中國大陸。
2內地:日本本土。1895年台灣改隸日本,因而「內地」指日本本土。
3編案:應指日本嵩山堂刊印的《螢雪軒叢書》,考其原因,略述於下:一、《螢窗詩話》未見。該書若果如〈序〉中所謂,係數十卷之巨製,不應不見於記載;二、今可見日本嵩山堂刊印之典籍,並無《螢窗詩話》;三、「螢雪」、「螢窗」二詞均與晉朝車胤之典故(相傳車胤家貧,夏夜捕螢火蟲照明,冬夜則仰賴雪地反射的月光)有關,且《螢雪軒叢書》中刊印六朝至清代之詩話作品,或因此而誤記。
4編案:「揖」應作「輯」,編輯之意,蓋形近而誤。
5右文:著重文學。
6編案:「緒」應作「博學宏詞科」,據以改之。
7畯:通「俊」,才學超眾之人。
8易順鼎:《清詩紀事》:「易順鼎,字實甫,一字中實,湖南龍陽人。光緒元年乙亥舉人。歷官廣東欽廉道。有《丁戊之間行卷》十卷、《四魂集》四卷、《外集》四卷、《琴志樓遊山詩》八卷、《琴志樓編年詩集》十九卷。」《清詩紀事》,(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頁12303。
9編案:光緒十六年(1890)。
10僕:我,吳德功自稱。
11荔譜吟社:《彰化文學發展史》(上)載:「今彰化地區第一個詩人組織,乃蔡醒甫所倡組的『荔譜吟社』。蔡氏為福建晉江茂才,生平兩度來台。第一次在同治年間,第二次在光緒年間,詳細時間已不可考。」編案:蔡德輝,字醒甫。據本書第163則考察蔡德輝應卒於光緒十六年(1890)秋。得年六十。據茲推算,其生年或在道光十年前後(1830)。另據吳德功〈瑞桃齋詩序〉,蔡氏為吳德功之老師,著《龍江詩話》八卷,惜今未見。
12唐撫臺:即唐景崧。《清詩紀事》:「唐景菘,字薇帥,一作維卿,號南注,又號請纓客,廣西灌陽人。同治四年乙丑進士,改庶吉士,官臺灣布政使、署巡撫。」《清詩紀事》,頁11850-11851。
13甲申法國寇台:指中法戰爭(1884),法軍曾犯基隆事。
14戊戌清廷政變:指因維新變法(1898)所引發的戊戌政變。
15編案:西元1897年。
16譖:譖潤之意,言蒙受教化如水之滋潤也。
17編案:原文作「僕譖之大為激嘗錄之為第六卷」,無標讀。本以為此地係漏「賞」字,而下句為「嘗錄之為第六卷」。但考「錄之為第六卷」猶未發生,且前文例均為單純敘述句,故以「賞」字形誤為「嘗」較勝。「嘗」、「賞」,形近而誤。
18編案:此處將卷五及卷六的內容倒誤。詳觀《詩話》內容,不難發現,卷五係來臺日人之作,卷六方為中法戰爭及戊戌政變之作。
19編案:原文作「燃斷數枝鬚」,盧延讓〈苦吟〉曰:「吟安一箇字,捻斷數莖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頁8212。據以改之。
20吉光片羽:吉光為神馬之名,片羽謂其身上一毛。用以比喻藝術作品所存者之稀少與珍貴。
21首肯:點頭許可之意。
22三案紀略:應指吳德功之作:《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臺記》。
23掠美:剽竊別人的成果。
24一:表補充事項,與前段有所區隔。
25詩文諸集:吳德功另有《瑞桃齋文稿》、《瑞桃齋詩稿》。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0 07:35 AM

瑞桃齋詩話卷一
詩法(五六七言歌行各家名論)

(1)五言古詩1
嘗考五言古興於漢,蘇、李2 之河梁贈答。無名氏之〈十九首〉,實鼻祖3 也。其餘如晉陶淵明之〈采菊〉,以及〈桃花源〉等記。須用筆矯健,最忌軟俗。雖句法音節如看海上烟波,超然變幻,其實原有一定。但平仄屈拗不順乎律,非不拘平仄也。作者握定關捩4 ,將每樣聲調句法參差用之,則矯健而古,超忽而變幻矣。即漢魏諸公、杜韓兩老,無有出乎此者。不拘對偶。兩句一聯中,斷不得與律詩相亂也。七言古同。韻或兩句一轉、四句一轉、六句一轉、八句一轉、或一韻到底。不論平仄,隨人變換。又朱飲山5 曰:「昔人云作法,長篇必倫次整齊,起結完備,難於補敘。中有峰巒起伏,長而不覺其漫。短篇必超然而起,悠然而止,不事另綴起結。難於收斂中有含蘊無窮,短而不覺其促。此論直窺古詩三昧,學者宜深味之。」范(木亨)6 曰:「五言長古法有四要:曰分段;曰過脉7 ;曰回照;曰讚嘆。」先要分段,句數要略均齊。首段是序一篇之意,皆含在其中。以下一段一意,防雜亂也;次要過句,名為血脉。此處用兩句,一結上、一生下也;三要回照,謂十步一回顧,以照題面;四用讚歎,每段作一消息語以讚歎之,方不甚迫促。以上四法,備於少陵〈北征〉一篇。

1編案:本則應出於朱飲山《千金譜》,因《千金譜》已佚。相關文句請參見余紗山纂輯《詩法纂論》(又名《千金譜錄要》)卷六,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日本樂善堂刊本(東京:樂善堂,1881)。
2編案:原文作「季」,應為「李」,形近而誤。此指李陵,西漢人。事見《漢書.李廣蘇健傳》。
3鼻祖:始祖、源頭。
4關捩:關鍵。
5朱飲山:清朝洎陽人,生平不詳。著有《千金譜》二十九卷,已佚。大部可見於余紗山纂輯《詩法纂論》(又名《千金譜錄要》)十卷,然刪減頗多,殊為可惜。
6范(木亨):字亨父,一字德機,元代清江人。著《木天禁語》及《詩學禁臠》,俱收於(清)何文煥《歷代詩話》。前語即出於《木天禁語》,見《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頁745。後文也應以《木天禁語》之語改寫而成。編案:原文作「椁」,應為(木亨),《詩法纂論》卷六亦作(木亨),因形近而誤。
7脉:「脈」之俗字。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4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1 09:45 AM

(2)古樂府1
嘗考樂府者,繼三百篇而起者也,始於漢初。體則有三言(如〈練時日〉、〈雷震震〉等是。)、四言、五言、六言(如〈妾薄命〉等是。)、七言、雜言;名則分歌(放情長言,雜而無方曰歌。)、行(步驟馳驟,疏而不滯曰行。兼之曰歌行。)、引(述事本末先後有序曰引。)、曲(高下抑揚,委曲盡情,以道其微曰曲。)、吟(悲憂深思,以仰其鬱曰吟。)、辭(因其立詞之意曰辭。)、篇(本其命篇之義曰篇。)、唱(發歌曰唱。)、調(條理曰調。)、怨(憤而不怒曰怨。)、嘆(感而發言曰嘆)等。又有以弄、以章、以度、以思、以樂、以愁名者。徐伯魯2 先生云:「唐庚言古樂府命題,皆有主意。後人因以為題,直3 當代其人措詞,有所分別。」而胡元瑞4 則又謂:「漢魏歌行吟引率可互換,唐人稍別體裁,然亦不甚遠也。」5 大抵體之正者,以五言為主。猶三百篇中,句法無所不包,以四言為主是也。故《譜》6 內樂府大都五言,附以七言。他體所以不列《譜》者,以其體雖有定局,而字句音節多寡長短,語出天然,皆屬任意,從何分補之,舉一隅以三隅反可也。篇法古曰「章」,今曰「解」。然《三百篇》7 一首詩中合為一章,亦分為數解。故樂府大都不著解者,通為一章。作法前有束,後有結,有埋伏、有照應、有過渡、有聯絡、有比興。賦有風雅,頌有豔趣。亂豔在曲前,趣與亂在曲後,凡古人曲用之。總之意句不得重複,前後綰應森細8 。著解者,詞意循環相生,韻或一韻到底,或數句轉韻,隨人便用。至其所以與古詩不同者,蓋樂府兼雜體而用之。寧樸毋巧,寧疏毋鍊。不涉議論,酌量於淺深之間,而以峭勁為高古。詩則有定製,要以矯健而含古意。少不覺促,多不覺煩為妙。大抵古人作樂府,有辭(字句也)有聲(字之音也),可被管絃。漢以後節奏漸亡,往往以時事創立新題,名為樂府。而實與漢不同,故謂之新樂府。又或借古題以發己意,名為擬作,並不必論諧音9 、播金石10 也。徐伯魯曰:「樂府者,樂官肄習之章也。」劉勰曰:「詩為樂心,聲為樂體。體在聲,故瞽師務調其器;心在詩,君子宜正其文。」雖然難言矣。「工於詞者未必協於調,諳於律者未必佳於詞。安得律詞兼善者,而使之作樂哉。唐虞三代不可及矣。漢興高帝命叔孫通因樂人制宗廟樂,房中之樂則命唐山夫人造詞。武帝時以李延年為協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十人,造為詩賦。較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可謂當矣。然桂花雜曲,麗而不經;赤雁群篇,靡而非典。逮及晉世,傅元、張華曉暢音律,所作多有可觀。然荀勗改杜夔之調,聲節哀急,不足多也。自梁陳以及唐宋,新聲日繁。然按之古詞,則相去遠矣。」胡元瑞曰:「三百篇薦郊廟、被絃歌。詩即樂府,樂府即詩。猶兵寓於農,未嘗二也。《詩》亡樂廢,屈宋代興。〈九歌〉等篇以侑樂,九章等作以抒情,而歧11 途兆矣。至漢郊祀十九章,與〈古詩十九首〉不相為用。則詩與樂府門類始分,然厥體未甚相遠。如〈青青園中葵〉、〈盈盈樓上女〉,靡非樂府也。自魏文兄弟唱酬新什,更創五言節奏格調,迥與古異,自是有專工其詩者,有偏長樂府者。梁陳以下,樂府古詩,變為律絕。唐人李、杜、高、岑12 名為樂府,實則歌行。」下此益入卑庸怪麗矣。「唐末五代後,復變詩餘。宋人之詞,元人之曲,制作紛紛,皆曰樂府,不知古樂其亡久矣。」13

1編案:本則大部分見於《詩法纂論》卷八,應本諸《千金譜》。惟自「又有以弄、以章、以度、以思、以樂、以愁名者。」以下至「舉一隅以三隅反可也。」及「徐伯魯曰樂府者」以下未見,案《詩法纂論》常引徐師曾《文體明辨》之語(見本書第4則、第5則),可見《千金譜》亦錄徐師曾之語。此語在此未足怪也,或為《詩法纂論》刪去。胡應麟之語,察諸文意,亦應出自《千金譜》。今考《詩法纂論》,均未見其引用胡應麟《詩藪》,因而其是否引自《千金譜》,或為《詩法纂論》所刪去,不敢遽作判斷,今並存於此,以待方家。
2徐伯魯:明人,生平不詳,僅知於嘉靖年間任給事中,著《文體明辨》八十四卷、《湖上集》十四卷、《世統紀年》六卷、《禮記集註》三十卷、《今文周易演義》十二卷。參見《明史》(台北:二十五史編刊館,1956)。以下所言,亦見於《文體明辨》。
3編案:原文作「宜」,應為「直」,形近而誤。徐師曾《文體明辨》作「直」。參見徐師曾著,羅根澤校點《文體明辨序說》,(香港:太平書局,1954),頁104。
4胡元瑞:即明人胡應麟,著《詩藪》。
5編案:自「胡元瑞」以下至此,參見胡應麟《詩藪》,(台北市:廣文書局,1973),頁157。此本據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書影印。
6譜:指《千金譜》及其所錄之格律譜,如《詩法纂論》卷一即有「此排律仄起全譜也」、「此平起譜」等語,為《千金譜》中慣用的講法。然《詩話》中皆不見其格律譜,應已盡為所刪去。
7三百篇:《詩經》的別名。
8綰應森細:「綰」有結合之意,「森」有嚴整之意。言樂府應前後結合嚴整,鉅細靡遺。
9論諧音:講究與音樂間的協調。
10播金石:用樂器將詩歌演奏出來。
11編案:原文作「岐」,應為「歧」,形近而誤。
12李杜高岑:指唐代詩人李白、杜甫、高適、岑參。
13編案:自「胡元瑞曰」以下至此,參見胡應麟《詩藪》,(台北市:廣文書局,1973),頁60-61。此本據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書影印,本書所錄語句與之略有不同。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5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2 08:00 AM

(3)五言律詩1
五言近體即五言律也。開於六朝,備於唐初。對偶平仄與排律同,作法起兩句,或對景興起,或借物比起,或就題賦起。中對四句,或兩寫景、兩言情,或情中寓景、景中含情。結兩句,或就題繳足2 ,或引証咏嘆,總在作者神而明之耳。句法有流水對者,如唐句「將余去國淚,洒子入鄉衣。」是也;有句中對者,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是也;有分裝對者,如「屢將心上事,相與夢中論。」是也;有倒裝對者,如杜句「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是也;有反裝對者,如「好武寧論命,封侯不計年。」是也;有走馬對者,如「野老來看客,河魚不用錢。」是也;有折腰對者,如「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是也;有層折對者,如「遠水兼天淨,孤城隱霧深。」是也;有背面對者,如「晒藥能無婦,應門自有兒。」是也;有借對,又謂之假對,如「廚人具雞黍,稚子摘楊梅。」借楊為羊,對上句雞字是也。如字法有虛眼、實眼、單眼、雙眼。實眼句如杜句:「共傳收庾3 信,不比得陳琳。」得、收二字是也。虛眼句如「兵戈猶在眼,儒術豈謀身。」猶、豈二字是也。即單眼也。雙眼句如「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臨、動、傍、多四字4 是也。大抵以格調為主,意興為經,詞句為緯。以渾雅為上,淡遠次之,穠至5 又次之。故唐人五七言詩每分各派:陳(子昂)、杜審言、沈(佺6 期)、宋之問之屬,典麗精工;王(右丞)7 、孟(浩然)、儲(光羲)、韋應物之屬,清空閒遠;李白之屬,風華宕逸;杜甫之屬,沉雄悲壯。此皆諸公性情學問,自成一家者也。至若五七言體,初唐人詩(太宗朝時)號為貞觀體;盛唐人(元宗8 末,代宗朝時)詩號為大曆體;中唐人詩(憲宗朝時)號為元和體;晚唐人詩(文宗開成初年至五季末時)號為西昆體。雖不能盡叶,亦如今之墨卷。一時風氣各自不同,豈非運會使然乎。徐伯魯云:「律詩對句易工,結句難工,發句尤難工。」五言必要不可加為尚。王潢南云:「五言律詩,其句法雖與排律同,而篇法實異。排律或數十韻、百韻,任我馳驅;律法描寫情景,只盡於四十字中耳。故貴寬閒醞藉之中,又有嚴密緊湊之妙。」

1編案:本則大部分見於《詩法纂論》卷二,亦應出自《千金譜》。惟自「故唐人五七言詩每分各派」至「豈非運會使然乎」句,並未見於《詩法纂論》。
2繳足:猶言收尾,指至詩末回應題目。
3編案:原文作「廋」,應為「庾」,形近而誤。《詩法纂論》卷二無誤。庾信,南朝梁文人,與徐陵寫過許多豔麗的宮體詩賦,世稱「徐庾體」;後梁朝滅亡,流寓北方,詩歌內容轉向記述離亂和懷念故國。(http://www.chinese-literature.org/biography/Yu-xin.html,2008.01.29)
4編案:原文無「四字」,今據《詩法纂論》卷二以補之,於義較勝。
5穠至:「穠」有濃豔之意。穠至,極其濃豔。
6編案:原文作「全」,應為「佺」,形誤,漏其偏旁。沈佺期,唐代詩人,與宋之問齊名,並稱「沈宋」,近體詩格律嚴謹精密,是近代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http://www.yasue.cc/sam_chuen_kei.html,2008.01.29)
7王右丞:即唐詩人王維,工詩善畫,前期詩風豪情慷慨,後期多寫田園山水,作品風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音節響亮,帶有禪意,世稱「詩佛」。(http://www.epochtimes.com/b5/1/10/5/c6472.htm,2008.01.29)
8元宗:應為玄宗,因避清康熙玄燁諱而改之。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6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3 10:56 AM

(4)五言絕句1
徐伯魯先生云:「五言絕句,始自漢魏樂府,如〈出塞曲〉、〈桃葉〉等篇皆其體也。」唐人始穩順聲勢,定為絕句。樂府即以此奏之。或前以散起,後以二句對結;或前二句對起,後以散結;或四句俱對;或前後俱散。謂截律詩前後、中間、兩頭成詩者非也。七言同。首尾布置、起承轉合須要出以自然。語短意長,愈促愈緩,句絕而意不絕也纔好。所謂篇止四語,而倚聲為歌,能使聽者低徊不置2 ,旗亭妓女猶能賞之者是也。著意求之,殊非宗旨。唐人惟少陵別是一體,殊不易學。當時如王龍標3 、李供奉4 允稱絕句神品,龍標更有詩天子之號。他如高適、岑參之激壯,王右丞之幽遠,錢起、劉禹錫之清揚,韋應物、柳宗元之古淡,王建、張祐之托興幽渺,各臻其妙,俱稱大家(自所謂篇止四語至此,亦不專指五言,七言亦然。)。學者當於此三復。其法大抵以第三句為主,如「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四語。起二句言黃鶯之啼,而必打起者,全為三句驚妾夢故也。則四句自流出矣。故三句為詩中上下關鍵5 ,最著緊要。前人教人學作絕句,須熟獨此種詩者,亦確是入門第一妙訣。

1編案:本則大部分可見於《詩法纂論》卷二,應出自《千金譜》。惟自「著意求之,殊非宗旨」至「學者當於此三復」句,未見於《詩法纂論》。
2置:棄。
3王龍標:指唐代詩人王昌齡。王昌齡因事被貶為龍標尉,世因以稱之。昌齡長於詩,有「詩天(或作夫)子」之美譽。
4李供奉:指唐代詩人李白。李白以翰林供奉內庭,故稱之。
5編案:本書「關鍵」均作「關健」。而《詩法纂論》均作「關鍵」,據以改之。形近而誤。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4 01:10 PM

(5)七言絕句
七言絕句,亦起自古樂府。徐伯魯先生云:「如〈烏栖曲〉、〈挾瑟篇〉。」皆其體也。其法亦以第三句為主,四句發之。有虛接、有實接,承接之間,開與合相關、反與正相依、順與逆相應。一呼一吸,宮商自諧。故起承二句為難。法不過要平直為佳,從容承之為妙。至如宛轉變化,工夫全在三句,若於此得力,則末句易工矣。又云 :「五言尚真質,質多勝文;七言尚高華,文勝多質。五言近於樂府;七言近於歌行;五言難於七言。要皆貴有微旨微意,語淺情深,開合反正,一氣呵成。宮商諧叶,斯為正宗。」

1編案:本則見於《詩法纂論》卷五,應出自《千金譜》。
2編案:此言朱飲山又云,非徐伯魯。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7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5 04:42 PM

(6)歌行
自虞庭賡歌起,而歌以興焉。歌者放情長言之謂也。後人採入樂府,故又樂府之流派。體製漢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騷體。唐人專以七言長短句為之。大抵樂府所作有辭(字也。)有聲(字之音也。),後人所作有辭無聲,此即徐伯魯先生所謂詩之三變。不入樂府而以近體歌行括之,使學者知源之有自,而流之有別者是也。音節平仄與古詩同。今聊列五七言騷體三圖 於後,以便初學。餘不甚拘,可以意會。諸選家所列入古詩。然歌之所以異於古詩者,古詩貴雍容平遠,歌則可用奧辭、著奇想、鍊奇句。抑揚頓挫,其體不同故也。作法前代或就題總起,或就事直起。中分三段,或寫景、或言情,後以唱嘆作結。韻要平仄相間(每換處宜複一韻方叶。),或前平後仄 、前仄後平,此歌體中平正格也。至於格之變換,韻之重疊,句之長短,神明變化存乎其人。總要悠揚餘韻,得悲歌慷慨之意,所謂言之不足,而長言之者也。王世貞 曰:「歌行有三難:起調一也;轉節二也;收結三也。惟收為尤難。如作平調,舒徐綿麗,結須為雅詞,勿使不足。奔騰洶湧,驅突而來者,須一截便佳,勿留有餘。中作奇峻語奪人魄者,須令上下脉相顧,一起一伏、一頓一挫,有力無迹,方成篇法。」 胡元瑞曰:「歌之名義由來久矣。〈南風〉、〈擊壤〉興於三代之前,〈易水〉、〈越人〉作於七雄之世。」如騷之〈九歌〉、〈安世〉、〈房中〉、〈郊祀〉、〈鼓吹〉並登樂府者。孝武以還,樂府始有行名。如〈大演〉、〈隴西〉、〈豫章〉、〈長安〉、〈京洛〉、〈東西門〉等作皆是也。「較之歌曲,名雖有異,體實相同。至於長短燕享等篇合而一之,不復分別。又總而目之曰『相和等歌』。則知歌者曲調之總名,原於上古。行者歌中之一體,創自漢人明矣。」

1編案:本則大部分見於《詩法纂論》卷九,應出自《千金譜》。惟自「自虞庭賡歌起」至「而流之有別者是也」句,及「胡元瑞曰」以下,未見。
2五七言騷體三圖:此指《千金譜》中所附七言歌、五言歌及騷體平仄譜圖,亦可見《詩法纂論》卷九。
3編案:原文作「前後平仄」,應為前平後仄。倒誤。據《詩法纂論》卷九改。
4編案:原文作「王世正」,應為王世貞,此處錯誤與《詩法纂論》卷九相同,應為《千金譜》原誤而各本皆誤。《明史‧文苑傳》:「王世貞,字元美,太倉人。……生有異稟,書過目,終身不忘。年十九,舉嘉靖二十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世貞好為詩古文。」見《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1987),頁7379。案以下引言即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語,參見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台北市:藝文,1984),頁1108-1109。
5編案:自「胡元瑞曰」以下至此,參見胡應麟《詩藪》(台北市:廣文書局,1973),頁137-138。此本據國家圖書館所藏善本書影印,與本書所錄語句略有不同。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7 09:11 AM

(7)剽竊蹈襲之獘1
王元美2 曰:「剽竊蹈襲,詩之大獘。」「唐人詩云:『海色晴看雨,鐘聲夜聽潮。』至周以言則云:『海色晴看近,鐘聲夜聽長。』唐僧詩云:『經來白馬寺,僧到赤烏年。』至皇甫子循則云:『地是赤烏分教後,僧同白馬賜經來。』雖以剽語得名,然猶未見大決撒3 。獨太白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句,黃魯直更之曰:『人家圍橘柚,秋色老梧桐4 。』只改二字,而醜態畢見矣。」「又有點金成鉄者。少陵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陳無己則云:『勤勤有月與同歸。』少陵云:『暗飛螢自照。』陳則云:『飛螢元失照。』少陵云:『文章千古事。』陳則云:『文章平日事。』少陵云:『乾坤一腐儒。』陳則云:『乾坤著腐儒。』少陵云:『寒花只暫香。』陳則云:『寒花只自香。』一覽可見。」竊取何為。

(8)釋皎然論詩三偷
何元朗5 曰:「釋皎然論詩有三偷,謂語意勢也。三偷之中,其上偷勢,其次偷意,偷語最為鈍賊。」

1獘:「弊」之俗字。
2王元美:即王世貞,見本書第6則注。本則即出於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參見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頁1185-1187。
3決撒:猶言決裂,有分裂破壞之意。
4編案:原文闕下句,據《藝苑卮言》補,見丁福保編《歷代詩話續編》。
5何元朗:明人何良俊。《明史‧文苑傳》:「良俊,字元朗。少篤學,二十年不下樓,……及官南京,趙貞吉、王維楨相繼掌院事,與相得甚歡。良俊居久之,慨然歎曰:『吾有清森閣在海上,藏書四萬卷,名畫百籤,古法帖彝鼎數十種,棄此不居,而僕僕牛馬走乎!』遂移疾歸。海上中倭,復居金陵者數年,更買宅居吳閶。年七十始返故里。」著《語林》三十卷、《叢說》三十八卷、《柘湖集》二十八卷。見《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1987),頁2434,2480,7364-7365。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50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8 12:19 AM

(9)作詩須量力度才
皇甫汸1 曰:「作詩須量力度才,取其近似者,以為楷法,久則有成矣。若性質恬曠而務求華豔,才情綺麗而強擬沉鬱。始須效顰2 ,終失故步3 。所謂行歧路者不至,懷二心者無成也。」

(10)桓譚學賦於揚雄
徐禎卿4 曰:「昔桓譚學賦於揚雄,雄令讀千首賦,蓋所以廣其資,亦得以參其變也。故古詩《三百》,可以傳其源。遺篇〈十九〉,可以約其趨。樂府雄高,可以厲其氣。〈離騷〉深永,尤可以裨其思。然後法經而植旨,繩古以崇詞。」

(11)學詩當法古
徐秋濤5 曰:「學詩者當效法於古、取材於先。採擷李、杜諸大家之華,以為骨骼。多讀書、廣聞見,以資詩料。聲律既徹6 ,神境自孚,而胸次勃然。每遇一題即有真機流出,則隨意唱詠,佳句自生。不然潦草經營,必歸陋習。刻意創造,終乏天工。惟在裕於平時,而臨毫方不局促。」

1皇甫汸:明人,著《司勳集》六十卷。《明史‧文苑傳》:「父錄,……生四子,沖、涍、汸、濂。沖、汸同登嘉靖七年鄉薦,明年,汸第進士……兄弟並好學工詩,稱『皇甫四傑』。」見《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1987),頁2480,7373。
2效顰:模仿別人。相傳春秋時美女西施捧心蹙額,人稱讚其美。鄰女東施仿效之。後有成語「東施效顰」。
3故步:固有的習慣。此言學詩若不依照自己的才性,終究無法有成。
4徐禎卿:徐禎卿,明人,著《談藝錄》一卷、《迪功集》十一卷、《異林》一卷。《明史‧文苑傳》:「徐禎卿,字昌穀,吳縣人。資穎特,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自為諸生,巳工詩歌,與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楊循吉,由是知名。舉弘治十八年進士。……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貶國子博士。」見《新校本明史》(台北:鼎文,1987),頁2433,2472,2500,7350。編案:原文作「楨」,應為「禎」,形近而誤。
5徐秋濤:疑為明人徐震,待考。
6徹:通達、明瞭之意。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4-29 12:53 PM

(12)詩要首尾照應
楊仲宏1 曰:「詩要首尾照應。多見人中間一聯儘有奇構,全篇湊合,如出二手。」

(13)作詩先命意
吳自道曰:「作詩先命意。如構宮室,必須間架形勢已備於胸中,始施斧斤。立意卑凡,則真情愈遠。」

(14)語欲妥貼字必推敲
皇甫汸曰:「語欲妥貼,故字必推敲。蓋一字之瑕足以為玷,片語之累并棄其餘。此劉勰所謂改章難於造篇,易字難於代句者也。」

1楊仲宏:元人楊載,著《楊仲弘集》八卷。《元史‧儒學二》:「楊載字仲弘,其先居建之浦城,後徙杭,因為杭人。少孤,博涉群書,為文有跌宕氣。年四十,不仕,戶部賈國英數薦于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係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見《新校本元史》(台北:鼎文,1987),頁4340。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9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文章壯齋 » 2008-05-01 07:42 AM

(15)讀唐詩在得古人精神
徐秋濤曰:「凡讀唐詩者,全在得古人精神,并其筆法之妙。若從摹倣字句,而拾其餘唾,以為某詩似杜、某詩似李,雖極高妙,豈能加於李、杜之上乎?故必掃去蹊徑,法古而不為古所拘,自成一家言,方稱匠手。」
(16)詩之異體
或問:「有一字至九字或折字等詩,此舊體耶?抑纖體耶?」王阮亭1 曰:「格則於昔有之,終近遊戲,不必措意2 。他如地名、人名、藥名、五音、建除、數目、迴文等體,總無關於大雅,一笑置之可矣。」

1王阮亭:指王士禎。《清詩紀事》:「王士禎,字子真,一字貽上,號阮亭,晚號漁洋山人,歿後避清世宗諱,改名為士正,高宗命改書士禎,山東新城人。順治十五年進士,選揚州府推官,官至刑部尚書。乾隆間補諡文簡。著有《阮亭詩鈔》十七卷、《帶經堂全集》九十二卷、《漁洋山人精華錄》十卷。」《清詩紀事》,頁1977。
2措意:故意。指故意學習特殊的詩歌體裁。

摘自江寶釵校註、李知灝責任編輯《瑞桃齋詩話校註》,(高雄:麗文,2009)
最後由 壯齋 於 2011-06-05 11:48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得今朝之快意,察萬古之傷心
壯齋
壯齋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370
註冊時間: 2002-03-04 11:50 PM
來自: 臺灣嘉義

下一頁

回到 詩詞小講堂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9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