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狂 寫:呵,聲律這種東西,清人簡直是研究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我讀古人詩集有作筆記的習慣,所以有時翻一下筆記,就可以找到一些自己想要的東西;
例如近體詩「四仄頭」,不拘小節的東坡,大概是葷腥不忌,如:
宋‧蘇軾〈絕句〉三首其二
此身分付一蒲團,靜對蕭蕭竹數竿。偶為老僧煎茗粥,自攜修綆汲清泉。
末句韻腳,還從上平十四寒,旁借下平一先;就如同你的農場題詩一樣。
再來一首:
宋‧蘇軾〈憶黃州梅花〉五絕其二
一枝價重萬瓊琚,直恐姑山雪不如。盡愛丹鉛競時好,不如風雪養天姝。
這一首,借韻、重出,什麼都來,足教後世文字不佳者汗顏。
東坡這種詩,很多,有興趣可以翻讀。
至於,前帖舉《唐詩三百首〉有關李白、杜甫「八平頭」律詩的,有興趣的不妨翻翻書,參考一下李白〈夜泊牛渚懷古〉和杜甫〈天末懷李白〉。
四仄頭的,請查七絕,無名氏寫的〈雜詩〉。
詩,除了表面的格律、聲調外,還有更重要的。
謝謝楚狂詞長不吝提供明睿的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