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雨中過客

古典詞創作發表區﹐須合於詞牌格律﹐發表請於標題填寫詞牌和作品名。

版主: 樂齋, 碧雲天, 醉雨, 故紙堆中人

文章李德儒 » 2005-04-24 06:15 AM

一方 寫:敬和~
輕雷響,驟雨打飄蘋。
一徑浮泥花委地,四方風急客迷津。
無奈待芳辰。

請指教。

多謝一方詞長相和。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李德儒 » 2005-04-24 06:16 AM

一善 寫:版主此時應該是好夢正甜

憶江南

初轉夏
蒼徑雨紛紛
踏履當舟泥水渡
欲尋傳說杏花村
前路看難真


多謝旺伯。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寒钓 » 2005-04-24 10:09 PM

文字上倒沒什麽。只是在意境上,兩句之間似乎有太大的反差。而且一個戯字與下句獨自暗傷神不向映襯。德儒詞長久違了。一點不成熟之間,請見諒。
寒钓
會員
 
文章: 201
註冊時間: 2003-10-11 06:28 PM
來自: 大陆楚

文章寒钓 » 2005-04-24 10:12 PM

間為見
聯從心出似流水 ,詩到夢吟如卷雲
寒钓
會員
 
文章: 201
註冊時間: 2003-10-11 06:28 PM
來自: 大陆楚

文章李德儒 » 2005-04-25 04:46 AM

寒钓 寫:文字上倒沒什麽。只是在意境上,兩句之間似乎有太大的反差。而且一個戯字與下句獨自暗傷神不向映襯。德儒詞長久違了。一點不成熟之間,請見諒。


多承賜教。我寫那二句是實景,在河邊的路上,有野花又有野草。路旁偶見污水,可憐的是車子經過把水濺到身上,真是淒涼。
李德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14428
註冊時間: 2002-02-25 11:34 AM
來自: 紐約

文章儒儒 » 2005-04-29 02:09 AM

曉嵐 寫:查了韻書,村字是元韻,在詞韻中元韻屬第七部,但細查後又發現村字與紛、真同時放在第六部,是否編撰有誤,還請明察。

曉嵐詞長:
謝謝你的回應,雖然我沒有仔細考察,不過我想都沒有錯,
一個是唐代的韻,一個是宋代的韻,兩者的不同,可能是語
音演變的結果.
我們現在用的詩韻,基本上是隋代陸法言編切韻一系列的韻
書,這一系列韻書,大致以宋代編的廣韻最完備,而詩韻應
該是將廣韻中說明同用的韻歸併而成的:

廣韻
上平聲
...
17真(諄臻同用)
18諄
19臻
20文(欣同用)
21欣
22元(魂痕同用)
23魂
24痕
25寒(桓同用)
26桓
27刪(山同用)
28山
下平聲
01先(仙同用)
02仙
...

(以下{}代表廣韻;””代表詩韻)
從排列的次序和〔同用〕來看,隋唐時{元}應該和{魂
痕}相近,而詩韻就依〔同用〕合為一韻,這應該是隋唐
的語音現象.
而在南宋刻的韻圖中,{魂}跟{諄}同一圖,{痕}跟
{真臻}同一圖,但{元}卻單獨列兩圖,這代表排這些
圖的人,他的語言中,{真諄臻}的音比{元}還要接近
{魂痕},也就是說,詩韻中的”元”在當時的口語中其
實可分為二類,這可能是宋代的語音現象,而宋詞依這個
現象押韻,所以兩個都沒有錯.
其實曉嵐詞長可以注意一下詞韻第六部和第七部的字,印
象中第六部普通話都讀ㄣ(en,in),第七部普通話都讀ㄢ(an)
,兩者是有差別的.
儒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535
註冊時間: 2002-02-26 07:46 PM
來自: 臺灣

文章曉嵐 » 2005-04-29 01:52 PM

儒儒 寫:
曉嵐 寫:查了韻書,村字是元韻,在詞韻中元韻屬第七部,但細查後又發現村字與紛、真同時放在第六部,是否編撰有誤,還請明察。

曉嵐詞長:
謝謝你的回應,雖然我沒有仔細考察,不過我想都沒有錯,
一個是唐代的韻,一個是宋代的韻,兩者的不同,可能是語
音演變的結果.
我們現在用的詩韻,基本上是隋代陸法言編切韻一系列的韻
書,這一系列韻書,大致以宋代編的廣韻最完備,而詩韻應
該是將廣韻中說明同用的韻歸併而成的:

廣韻
上平聲
...
17真(諄臻同用)
18諄
19臻
20文(欣同用)
21欣
22元(魂痕同用)
23魂
24痕
25寒(桓同用)
26桓
27刪(山同用)
28山
下平聲
01先(仙同用)
02仙
...

(以下{}代表廣韻;””代表詩韻)
從排列的次序和〔同用〕來看,隋唐時{元}應該和{魂
痕}相近,而詩韻就依〔同用〕合為一韻,這應該是隋唐
的語音現象.
而在南宋刻的韻圖中,{魂}跟{諄}同一圖,{痕}跟
{真臻}同一圖,但{元}卻單獨列兩圖,這代表排這些
圖的人,他的語言中,{真諄臻}的音比{元}還要接近
{魂痕},也就是說,詩韻中的”元”在當時的口語中其
實可分為二類,這可能是宋代的語音現象,而宋詞依這個
現象押韻,所以兩個都沒有錯.
其實曉嵐詞長可以注意一下詞韻第六部和第七部的字,印
象中第六部普通話都讀ㄣ(en,in),第七部普通話都讀ㄢ(an)
,兩者是有差別的.

感謝儒儒詞長精闢的剖析與指導,曉嵐獲益良多,已作了筆記,也謹記在腦海中。 :-) :-D
風竹嘯梧桐,絃絃思慮空。悠悠千里月,捕影入杯中。
曉嵐
會員
 
文章: 312
註冊時間: 2004-10-09 07:21 AM

上一頁

回到 詞萃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