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老友潘 近作二首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為老友潘 近作二首

文章張栩 » 2002-07-13 02:03 AM

近作二首,煩請諸位詞長斧正



之一 賀生日

發憤沖飛勝老蘇,明年試劍伏群儒。
數人千載曲衷定,絕學一朝風景殊!
脫手身全樗木散,傷心我獨柳枝無!
嗟哉剋日神鰲釣,敢笑金龜不丈夫?

潘兄的碩士論文,乃是論證切韻的性質,故有三、四句。
七、八句,則是開玩笑的話:男生釣金鰲,女生釣金龜。
只要占得鰲頭,成了金鰲客,想要成為金龜婿,也就不難了。



之二 賀考取師大博士班

休羨湖亭老八叉,直須看盡長安花!
傳經豈必愚公事?拾芥多從博士家。
本色洪潮游學海,初心爽颯傲生涯。
百年長願雙雙子:同笠同乘七寶車!


溫庭筠落第詩有云「湖亭寒食孟珠家」。
孟郊登科詩則曰「一日看盡長安花」。
潘兄與我,皆為雙子星座,故有第七句。
第八句,本來想寫「火宅車」,好像太俗:(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南山子 » 2002-07-13 07:10 AM

清晨上網賞詩來了,這以下切磋切磋,也許一大早,沒醒腦,

之一 賀生日
發憤沖飛勝老蘇,明年試劍伏群儒。...以「儒」收字,似是用試「筆」較恰。
數人千載曲衷定,絕學一朝風景殊!
脫手身全樗木散,傷心我獨柳枝無!...兩聯形式相同,或者「...(仄)樗散」,剛好可以一避,只此下就難對了。
嗟哉剋日神鰲釣,敢笑金龜不丈夫?...「指日」,期待語,或更切。

賀生日,這類詩難在無新語,語太新奇又恐離題,這類詩「傷心」一詞,民間詩社是不如此用的。


之二 賀考取師大博士班
休羨湖亭老八叉,直須看盡長安花!...直須看盡「長安花」,用他原詩「走馬看花」的意,好像鬆了些,沒扣得很緊。
傳經豈必愚公事?拾芥多從博士家。...這命意好。
本色洪潮游學海,初心爽颯傲生涯。...如果「潮→海」,那麼「洪潮通學海」對「傲岸作生涯」(岸→涯)似乎殺字更安。直將壓死天下人。
百年長願雙雙子:同笠同乘七寶車!...七寶車,是同感,還欠妥。

多嘴了,早點去了。 :roll: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感謝南山子詞長指教

文章張栩 » 2002-07-15 10:38 AM

感謝南山子詞長賜教!晚輩這兩首詩,的確是寫得奇怪!原因是為熟朋友而作,而且是一個奇奇怪怪的朋友,寫的時候既不想發表,故不曾避忌什麼。對於用字,就盡量切合實際的情形。沒想到教外人看見,反滋疑惑。即如「剋日」字,即為爾汝之間的口氣。又如「試劍」字還有「伏」字,也是為了呈現朋友的性情。「休羨湖亭老八叉」兩句,一方面切合晚輩自身,另一方面,也承接了前一首「金鰲釣」「柳枝無」的意思,倒不是著重在「走馬看花」上頭;而且,當時誤傳朋友即將南下。又如「七寶車」兩句,雜糅好幾個典故,也是盡量求能切合。總之,這樣的詩,並不適合發表在此。這是晚輩魯莽滅裂之錯!詞長對台灣民間詩社的規矩瞭若指掌,今後如有機會,還須當面請益。

此外,詞長指出晚輩前一首中間兩聯形式相同,應是針對落腳三字而說,因為整體的句法,並不相同。其實,正因句法與文法並不相同,落腳三字,也就產生微妙的差別。即如「樗木散」,乃是「身全於樗木之散」,而「柳枝無」,實為「(人皆有)柳枝,我獨無」的倒裝。「散」字與「無」字,並非通常、孤令的動詞,乃有近於名詞或形容詞,且與前面四字相貫通而成一體的。不知這樣還算不算所謂的併腳?

關於句法,是很深的學問。晚輩較少心得;但私以為,越是繁用典故,句法越難活變。因為許多典故像是磚塊,不好拆開。於是,有的作者靠安置虛字,使之靈活;有的靠鍜煉單音節動詞,驅之警策;也有的故為拗體,生硬杈枒,企圖自然生動。當然,也有的作家,標榜清雅,盡量不用那種硬梆梆的典故,於是想要變化句法,就容易許多。雖然,詩風詩派不同,審美趣味與創作手法亦不同,正難一概而論。各時代對於駢頭併腳的要求,似乎也寬嚴互見。

李義山的七律,常靠虛字騰挪典故,無奈典故多甚且怪,感覺上,就不如杜子美的靈活。即如其馬嵬詩,不儘中間兩聯已有賣牲口之誚,句法猶有重出之嫌,「鳴宵柝」、「報曉籌」、「同駐馬」、「笑牽牛」,末句「有莫愁」,句式都差不多。但是,原因也許並不這麼單純。個人猜想,義山不但如張夢機先生所指出的,不屑用尋常典故,甚至也不喜斤斤於句法。即如其隋宮詩,「鎖煙霞」、「作帝家」、「歸日角」、「到天涯」、「無螢火」、「有暮鴉」,如出一轍。再看其詠蟬詩,「高難飽」、「恨費聲」、「疏欲斷」、「碧無情」、「梗猶泛」、「蕪已平」,如果不細究微妙兩可的詞性,只論音節與句式,也極為相近。值得注意的是,上舉這幾首都是傳世的名作。可見得世人讀義山詩,
仍能跳脫於形式之外,直賞其深情偉識的。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南山子 » 2002-07-15 10:56 PM

所舉甚辛苦
句形相似,盛唐諸公,亦未全在意,老杜亦然。
治學則可以一論,未必為病也。

數人千載曲衷定,絕學一朝風景殊!
脫手身全樗木散,傷心我獨柳枝無!
...非關駢頭併腳,非關音節句式,亦不問寬嚴,惟切磋藝術。
...各句末,恰是單著一字形容詞,

越是繁用典故,句法越難活變。因為許多典故像是磚塊,不好拆開。
...此是摘用詞彙,不尋詞源之果,所謂食人糟粕,非運典必致之論。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張栩 » 2002-07-19 03:55 PM

南山子詞長吟安!

詞長指出,典故應探尋其出處,也就是「詞源」,從出處的文句下手,而不應宥於字面,否則,就算不落俗套,也有生硬的毛病。確是金針度人之論,晚輩不才,先代大家向詞長謝過了!

細細尋繹,詞長乃是向上一層去研討;而晚輩本來想談的,卻是具體實踐上的困難。晚輩所說的「有些典故」,正是指那些依照詞長的指示,仍然覺得難以安置的典故;除非我們乾脆放棄不用它,否則,仍有「如何鎔鑄」的問題。晚輩亂說的幾個古人的辦法,也正是針對這個 鎔鑄 的問題而談的。

這樣說可能還不夠清楚。舉例而言,上回瀏覽前陣子網上的詩作,看到詞長次韻羅尚詩老七絕的大作。其中第二句「巴詞詎敢屬陽春」,巴詞與陽春,也許就屬於那種再怎麼溯源,也變化有限,難以安置的典故。「巴詞」自然從下里巴人而來。巴人是一定得改的,因為尚老的家鄉是四川宜賓,正是「巴山蜀水」之地,若逕作「巴人詎敢屬陽春」,字面上就有點滑稽了。故改「巴詞」。然而,除非放棄運用「下里巴人」所涉的事典,否則再怎麼溯源、鎔鑄,仍然有其局限:很難再改動那個「巴」字了!但是,只要有個「巴」字留在那裡,就讓人覺得刺眼。至於「陽春」二字,更是屬於那種「難以拆開」的典故了。詞長後來幾經修改,對這一句都覺得不甚滿意,原因是否即在巴詞一節?晚輩覺得,這正是用典的學問,真正的奧妙與艱難之處。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南山子 » 2002-07-19 06:02 PM

寒泉《全唐詩》索引
巴詞0筆
巴歌18筆
陽春30筆,第9筆‧和劉長史答十九兄----楊炯「懦夫仰高節,下里繼陽春。」

全唐詩搜不到,不表示就沒人如此下筆,特別是宋詩的行逕,可能已避開了「巴歌」,改用「巴詞」。
那詩不在「巴詞詎敢屬陽春」,在收句起首二字,嫌語意不敬,所以殺掉了。
巴詞是一事,巴人是另一事。
再說「詞源」,就是從「詞句」形式出發,最少是二字。探到最底處,固有之詞,是改不得,也不須亂改,所以「白雪」或「陽春」本是一件事,又偶因平仄譜須要而有所選擇。

按《全唐詩》搜尋,只楊炯「下里繼陽春」此句之意最相同,這裏的「繼」字,我是用「屬」字,拿宋玉本文再看一遍,「國中屬而和者…」,似乎「繼」字不如「屬」字之精準囉?…這些是說明不以第三句為問題,連這個隱藏的秘密,也因為詞長這一問,說了出來。
不過,還是不保證宋人肯放過,就算宋人放過,還有明、清二代。更何況,這是依聲律組成的句子。

現在放假了,有空來參加詩會吧,難得一次這麼多人見面。
南山子
會員
 
文章: 741
註冊時間: 2002-02-24 11:59 PM
來自: 天枰座

文章張栩 » 2002-07-22 04:42 PM

時至今日,真不知 尚有幾人,
能如詞長這般細論文呢!
晚輩何德何能,能蒙詞長開示推敲之經過,
一至如此之細密,真令人惶恐無已。

小子無狀,只有敬和詞長於「贈絲絲」版面上
「讀之何凜冽」二首原韻,聊作詩囚之自白,
詩奴之告解,還請 詞長恕罪,并請斧正。

平側皆違礙,小船夜破冰。前蹤稍浚鑿,來路雪還凝。

斑衣出別裁,百衲布拼開。美矣終撏撦,唯堪獻老萊。

(「拼」字用俗語字)

竊謂詞長原瑤,清新雅健,比諸唐人,亦無愧色。
乃知大方之家,無體不工,無意不到,即事鑄辭,
自然高妙。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儒儒 » 2002-07-26 12:25 AM

因為潘公我也認識,所以借用張詞長的韻寫了一首,
還請大家指正,謝謝!

賀潘公考取臺師大國研所博士班次張公韻
得意春風手自叉,縱橫南北盡簪花。
鉤深掘隱著新論,繼往開來傳舊家。
明日方將登絕嶺,今朝已自向無涯。
博觀厚積裁狂簡,祭酒黌宮書五車。
儒儒
版面管理員
 
文章: 535
註冊時間: 2002-02-26 07:46 PM
來自: 臺灣

文章小發 » 2002-07-26 01:21 AM

張栩詞長,船字孤平,似乎不宜不論。
潮聲聽不盡,縹緲在雲端。
小發
版面管理員
 
文章: 2032
註冊時間: 2002-02-24 10:15 PM
來自: 守一書齋

文章張栩 » 2002-07-26 01:00 PM

小發詞長吟安!

感謝詞長的指教,犯孤平了 :oops:

晚輩當時想來想去,小船二字,
就是想不出解救之法。
而且小字頗為可愛,護短之念一動,------
頭腦就更不靈光了。
後來一轉念,第一句既然說「平側皆違礙」,
那麼第二句的孤平,就剛好桴鼓相應了 :roll:
並且把三四句的第一字,都調成平聲。

雖然,仍須服善。改成「孤篷」,
詞長以為如何?

此詩其實是把黃山谷的
「春來詩思何所似?八節灘頭上水船。」
的下半句敷衍開來。然而,人家只用七個字,
晚輩卻用了二十個字,真是差太多了 :cry: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文章張栩 » 2002-07-26 01:17 PM

儒儒 寫:
賀潘公考取臺師大國研所博士班次張公韻
得意春風手自叉,縱橫南北盡簪花。
鉤深掘隱著新論,繼往開來傳舊家。
明日方將登絕嶺,今朝已自向無涯。
博觀厚積裁狂簡,祭酒黌宮書五車。



儒儒詞長吟安!

您作得真好!尤其是第五六句「明日方將登絕嶺,今朝已自向無涯」,落落大方,較諸原作強多了。而且絕頂是山,無涯是海,讓人想起王陽明幼時作的對聯「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還有第一句,晚輩當初用上「叉」這字,就是為了不讓人輕易屬和,沒想到您輕輕鬆鬆冠上一個「得意春風」,就化解了,真是高明。還有「新論」與「舊家」也扣得很巧妙;舊家指師大的章黃學派,新論則指他的論文。至於第七句,似乎也很中肯 8-) -----不過,也還得看「狂簡」二字如何解釋了!

關於叉這個字,記得蘇東坡曾有一首詠雪詩,用了叉韻,結果王荊公一連和了五六首;應該都是衝著「叉」這字來的。卻不知宋人還有其他的律體用「叉」字的沒有?可曾用了「八叉」呢 :-?

對了,我把王蘇原詩,貼在這裡,請各位詞長研究一下,
看看這個題目這幾個韻腳,還能不能翻出新花樣來。
張栩
會員
 
文章: 212
註冊時間: 2002-07-11 05:40 PM
來自: 台北

下一頁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