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討論建築問題有感

古典詩創作發表區﹐所有作品須合於古典詩格律﹐以採用平水韻為準。

版主: 維仁, 李微謙, 逄乙先生, 卞思

七律·討論建築問題有感

文章LittleFish » 2002-09-26 10:59 PM

古法如何不可依?遙知希臘是吾師。
衛城斜照光猶在,巴別傳言誰更知?
四百年成三種柱,尋常處見一番癡。
風頭變幻今若此,仰望浮雲無限悲。
LittleFish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02-05-26 10:25 PM
來自: 2棟203

文章維仁 » 2002-09-30 04:34 PM

小魚詞長吟安
由於個人對於建築之學實屬門外漢,其他詩友也可能有類似的困擾,敢請詞長撥冗稍加解說大作中〔衛城斜照〕〔巴別傳言〕〔四百年成三種柱〕的意思,以方便體會全詩的意境。謝謝。
又,第七句〔若〕字恐不慎違律。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LittleFish » 2002-09-30 11:53 PM

維仁兄好 :)
這首詩是應該加一些注釋的 :)

衛城:雅典衛城,古希臘建築典範。
巴別:“巴貝爾塔”,也譯作“巴別塔”,即所謂的“通天塔”。這裏比喻形形色色玄而不實的建築思潮。
四百年成三種柱:指代表希臘建築風格的三種柱式——多力克、愛奧尼、科林斯。希臘建築形制對後世的影響主要就在於這三種柱式。

寫這首詩的本意是想略略表述這樣的觀點:
真正的藝術,是要靠時間去慢慢琢磨的,而不是靠標新立異。
建築大師密斯有句話:求其新不如求其好。他自己正是這樣做的,不過回頭看他的作品,就會發現,雖然他只是務求精緻,但一直也不乏新意。可見“好”不會虧待“新”。
古詩詞之所以令人喜愛,就是因為他經過了長時間的琢磨。很多詩詞理論現在說起來大約都會有些不耐煩的意思了,但那的確是精粹啊。就像競技場平面自羅馬而始就近乎橢圓,如今你再怎麼創新也不能把他做成五角星。
而即便是創新,也要有琢磨的態度,而不能是猴子掰苞穀,一邊“創新”,一邊毫無建樹。真正的創新要有肯花幾代人、上百年的時間,能在尋常處去苦心經營的心態。建築如此,詩歌也是如此。

又:
風頭變幻今若此,仰望浮雲無限悲。
出句“若”字大拗,對句“無”字救,所以無妨 :)
LittleFish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02-05-26 10:25 PM
來自: 2棟203

文章維仁 » 2002-10-01 12:12 AM

多謝小魚詞長關於建築方面的解說,使我這門外漢增長見識不少。

嗯,沒錯,的確在王力和張夢機等教授的詩學書籍上曾經讀過您此種拗法,的確可視為拗救無疑。
但是,個人以為,除了下列幾種常見的拗救以外,其餘的〔大拗〕都屬於比較罕見的拗救形式,有時容易被誤為出律,甚至不少詩家也不承認此類大拗為合律。如果使用時,還以註明為宜。
您這句〔風頭變幻今若此〕,其實如果寫成〔風頭變幻今如此〕並未大礙詩意,愚意以為並未有非使用大拗不可的迫切性。

個人歸納常用的拗救形式大抵有下列數種:
一、避免孤平(夾平)的拗救
通常為避免第二、四字的孤平,而更動同一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以救。例如「仄仄平平仄仄平」改為「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改為「仄平平仄平平仄」。

二、出句倒數二三字平仄互換的拗救
「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為「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可改為「平平仄平仄」。以上僅用於出句。

三、對句相救的拗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之式,出句如拗作「平平仄仄仄平仄」則犯孤平,故以對句「仄仄平平平仄平」救之。同理,「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之式,可以拗救為「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有興趣的詩友,詳請移駕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b6.htm參考指教。
維仁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544
註冊時間: 2002-02-25 09:24 AM
來自: 台灣

文章LittleFish » 2002-10-03 09:07 PM

維仁兄所言有理 :)
將來再用這樣的“大拗”自當注明。
LittleFish
會員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02-05-26 10:25 PM
來自: 2棟203


回到 詩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