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菩薩蠻〉、〈憶秦娥〉真偽爭議

李白〈菩薩蠻〉、〈憶秦娥〉真偽爭議
﹝唐﹞崔令欽《教坊記》(1)有〈菩薩蠻〉曲名,為開元、天寶(713-756)間,教坊進點戲之曲目。惟自蘇鶚《杜陽雜編‧卷下》 (2)稱:「大中(宣宗,847-859)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鬛爪角悉備。明霞錦,雲鍊水香麻以爲之也,光耀芬馥著人,五色相間,而美麗於中國之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太白曾否作〈菩薩蠻〉,異說自茲起矣。
﹝宋﹞孫光憲(900-968)《北夢瑣言‧卷四》稱:「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指溫飛卿,812~870)新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洩。」錢易《南部新書‧卷五》 (3)則據《杜陽雜編》,以為太白未作〈菩薩蠻〉詞。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引〈菩薩蠻〉此詞,稱:「此詞(一作人)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 (4)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邵博(?-1158)《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九》亦謂:「李太白詞也。予嘗秋日餞客咸陽寶釵樓上,漢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詞(指〈憶秦娥〉)者,一座淒然而罷。」至宋末,黃昇《花菴詞選》 (5)錄〈菩薩蠻〉及〈憶秦娥〉二闋於李白名下,且稱:「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元﹞蕭士贇收此二闋於《李太白集》中。
然﹝明﹞胡應麟(1551~1602)《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譚下》稱:「〈菩薩蠻〉之名當起於晚唐世,案:《杜陽雜編》云:(中略)。《南部新書》亦載此事,則太白之世,唐尚未有斯題,何得預製其曲耶?又《北夢瑣言》云:(中略)。案:大中即宣宗年號,此詞新播,故人君喜歌之,余屢疑近飛卿,至是釋然,自信具隻眼也。」胡震亨(1569~1645)《唐音癸籤》亦謂:「余謂太白在當時,直以風雅自任,即近體盛行,七言律,鄙不肯爲,寧屑事此?且二詞雖工麗,而氣衰颯,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殆晚唐人詞,嫁名於白耳。」又曰:「《杜陽》謂倡優見〈菩薩蠻〉製曲,其說亦未盡,當是用其樂調為曲耳。」又持否定說。
至民國初,王國維(1877-1927)《人間詞話》謂:「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按:〈憶秦娥〉詞中句)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然二詞是否太白作,近世學者意見不一。
山子按:蘇鶚所謂宣宗時倡優製曲,實則《教坊記》已錄其曲矣。所謂聲其詞之「文士」,即指溫飛卿,特以並世之人,故未顯言。至孫光憲所謂「宣宗愛唱」,是當時先有其詞,故稱相國密進之詞為「新撰」以別之。而時隔世移,光憲乃明指「飛卿」之作。至胡應麟稱「新播」及胡震亨以「樂調為曲」之說,似皆未信《教坊記》所載諸曲及《尊前集》載明皇〈好時光〉乙闋。又,胡指此〈菩薩蠻〉詞為飛卿之作,然溫詞乃於富室中作哀怨詞,無望遠氣象,論此二闋,氣格殊不類也。且詩莊詞媚,正未可一概而論。至王國維舉其八字為「登臨」之作,顯失詞旨,亦非知音也。
==============================
【附註】
(1)崔令欽,生卒年不詳,博陵人。開元間(玄宗,713-741)爲左金吾倉曹參軍,代宗寶應年間(762-763)作《教坊記》,終國子司業。
(2)蘇鶚字德祥,京兆武功人,僖宗光啓二年(886)進士。先於僖宗乾符三年(876)撰成《杜陽雜編》,記代宗廣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十朝間傳聞之事。
(3)錢易字希白,968或976~1026,吳越王鏐曾孫,惟寅從弟。真宗咸平二年(999)進士。
(4)號漢上丈人,晚號臨漢隱居,襄陽人。生卒年不詳,約宋神宗至徽宗時人,與王安石、王安國、黃庭堅、呂大臨等交往。
(5)黃昇字叔暘,建安人,生卒年不詳,以所居玉林,近散花庵,自稱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其詞選分前後集,各十卷。於淳祐己酉(理宗,1249)年〈花菴詞選序〉文中自稱書名為《絕妙詞選》,題與文顯已相左。《四部叢刊》影宋本以《唐宋以來絕妙詞選》及《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分為前後集,各十卷。《四庫全書》所錄稱《花菴詞選》及《續集》,而《提要》稱:「一名《中興以來絕妙詞選》」,蓋指《續集》而言也。
﹝唐﹞崔令欽《教坊記》(1)有〈菩薩蠻〉曲名,為開元、天寶(713-756)間,教坊進點戲之曲目。惟自蘇鶚《杜陽雜編‧卷下》 (2)稱:「大中(宣宗,847-859)初,女蠻國貢雙龍犀,有二龍,鱗鬛爪角悉備。明霞錦,雲鍊水香麻以爲之也,光耀芬馥著人,五色相間,而美麗於中國之錦。其國人危髻金冠,瓔珞被體,故謂之「菩薩蠻」。當時倡優遂製〈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太白曾否作〈菩薩蠻〉,異說自茲起矣。
﹝宋﹞孫光憲(900-968)《北夢瑣言‧卷四》稱:「宣宗愛唱〈菩薩蠻〉詞,令狐相國假其(指溫飛卿,812~870)新撰密進之,戒令勿他洩。」錢易《南部新書‧卷五》 (3)則據《杜陽雜編》,以為太白未作〈菩薩蠻〉詞。
﹝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引〈菩薩蠻〉此詞,稱:「此詞(一作人)不知何人寫在鼎州滄水驛樓,復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輔泰 (4)見而愛之。後至長沙,得古集于子宣內翰家,乃知李白所作。」邵博(?-1158)《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九》亦謂:「李太白詞也。予嘗秋日餞客咸陽寶釵樓上,漢諸陵在晚照中。有歌此詞(指〈憶秦娥〉)者,一座淒然而罷。」至宋末,黃昇《花菴詞選》 (5)錄〈菩薩蠻〉及〈憶秦娥〉二闋於李白名下,且稱:「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元﹞蕭士贇收此二闋於《李太白集》中。
然﹝明﹞胡應麟(1551~1602)《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譚下》稱:「〈菩薩蠻〉之名當起於晚唐世,案:《杜陽雜編》云:(中略)。《南部新書》亦載此事,則太白之世,唐尚未有斯題,何得預製其曲耶?又《北夢瑣言》云:(中略)。案:大中即宣宗年號,此詞新播,故人君喜歌之,余屢疑近飛卿,至是釋然,自信具隻眼也。」胡震亨(1569~1645)《唐音癸籤》亦謂:「余謂太白在當時,直以風雅自任,即近體盛行,七言律,鄙不肯爲,寧屑事此?且二詞雖工麗,而氣衰颯,于太白超然之致,不啻穹壤,殆晚唐人詞,嫁名於白耳。」又曰:「《杜陽》謂倡優見〈菩薩蠻〉製曲,其說亦未盡,當是用其樂調為曲耳。」又持否定說。
至民國初,王國維(1877-1927)《人間詞話》謂:「太白純以氣象勝。『西風殘照,漢家陵闕。』(按:〈憶秦娥〉詞中句)寥寥八字,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然二詞是否太白作,近世學者意見不一。
山子按:蘇鶚所謂宣宗時倡優製曲,實則《教坊記》已錄其曲矣。所謂聲其詞之「文士」,即指溫飛卿,特以並世之人,故未顯言。至孫光憲所謂「宣宗愛唱」,是當時先有其詞,故稱相國密進之詞為「新撰」以別之。而時隔世移,光憲乃明指「飛卿」之作。至胡應麟稱「新播」及胡震亨以「樂調為曲」之說,似皆未信《教坊記》所載諸曲及《尊前集》載明皇〈好時光〉乙闋。又,胡指此〈菩薩蠻〉詞為飛卿之作,然溫詞乃於富室中作哀怨詞,無望遠氣象,論此二闋,氣格殊不類也。且詩莊詞媚,正未可一概而論。至王國維舉其八字為「登臨」之作,顯失詞旨,亦非知音也。
==============================
【附註】
(1)崔令欽,生卒年不詳,博陵人。開元間(玄宗,713-741)爲左金吾倉曹參軍,代宗寶應年間(762-763)作《教坊記》,終國子司業。
(2)蘇鶚字德祥,京兆武功人,僖宗光啓二年(886)進士。先於僖宗乾符三年(876)撰成《杜陽雜編》,記代宗廣德元年(763)至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十朝間傳聞之事。
(3)錢易字希白,968或976~1026,吳越王鏐曾孫,惟寅從弟。真宗咸平二年(999)進士。
(4)號漢上丈人,晚號臨漢隱居,襄陽人。生卒年不詳,約宋神宗至徽宗時人,與王安石、王安國、黃庭堅、呂大臨等交往。
(5)黃昇字叔暘,建安人,生卒年不詳,以所居玉林,近散花庵,自稱玉林,又號花庵詞客。其詞選分前後集,各十卷。於淳祐己酉(理宗,1249)年〈花菴詞選序〉文中自稱書名為《絕妙詞選》,題與文顯已相左。《四部叢刊》影宋本以《唐宋以來絕妙詞選》及《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分為前後集,各十卷。《四庫全書》所錄稱《花菴詞選》及《續集》,而《提要》稱:「一名《中興以來絕妙詞選》」,蓋指《續集》而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