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艋舺龍山寺全國詩人聯吟大會

本板歡迎會員張貼各類藝術文化相關訊息。

版主: 風雲, 儒儒

12/27艋舺龍山寺全國詩人聯吟大會

文章吳東晟 » 2009-11-25 06:50 PM

活動名稱:艋舺龍山寺全國詩人聯吟大會
主辦單位:艋舺龍山寺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瀛社、基隆詩學會
時間:98年12月27日9:30
地點:臺北市艋舺龍山寺板橋文化廣場七樓大會堂
首唱:〈二百七十週年慶謁龍山寺〉,七律,平聲韻
特唱:〈龍吟新聲〉,五律,平聲韻
次唱:當日擬題
首、特唱截止日期,即日起至12月5日止,郵戳為憑。請寄至:台北市辛亥路六段86巷1號1樓,張錦雲老師收。電子信箱投稿尤為歡迎,截止時間12月5日23:59截稿。請寄至pupu0211@yahoo.com.tw,張錦雲收。(注意:獎項不代寄,無法到會者請勿投稿)

說明:
1. 依據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編印名冊發柬,歡迎各界投稿。
2. 每題各聘天、地、人詞宗合點。
3. 因場地有限,大會限邀參賽者,其他陪賓,恕不招待。次唱預計邀請貴賓約250人。
4. 晚餐吟宴以精緻素食為主。
5. 詩料:
(一)
艋舺龍山寺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物,位居艋舺市區之南郊,正殿主祀觀音佛祖,後殿供奉天后、關聖帝君、月老等。建築榮膺二級古蹟。是泉州府三邑(惠安、晉江、南安)移民的信仰中心。
伴隨著台北盆地之開拓與台北市的發展,本寺可謂大台北發展史上的重要精神指標。神靈分派自泉州安海龍山寺,最初由黃典謨先生發起,創建於乾隆三年(1738),歷經天災人禍(地震、暴風雨、日治政務充用所、第二次世界大戰毀損……),多次局部整修。寺內聞名於世者有三多:神明多、精雅雕刻(銅、木、石)多、名家楹聯多。日治初期,台北孔廟因遭戰火破壞,祭孔聖典移到本寺舉行;當時本島有力人士亦在本寺成立紳商協會。可見龍山寺在當時世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
艋舺(ManKa),平埔族語原意指獨木舟、或獨木舟聚集之處。此地早年僅凱達格蘭族居民居住,他們以ManKa為交通工具,循淡水河上游大嵙崁溪(今大漢溪)、新店溪往來於山地和平地之間,與漢人交易,載運茶葉、蕃薯等作物。漢族墾民見此舟船雲集,因名之曰「艋舺」。俗諺云:「一府二鹿三艋舺」,可知當時繁華。臺灣割讓後,日本人將「艋舺」改為日式地名「萬華」,新地名遂沿用至今。
萬華區有國際聞名的「華西街觀光夜市」,景象猶如古今時空交會,完全未覺歲月之沖刷。萬商雲集,榮景空前。與故宮博物院、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同列三大景點。無論平日或節日,香客摩肩參謁,盛況絲毫不減。

(三)
早年北台地區文人墨客常於龍山寺聚會。日治時期大正十一年(1922),高山文社,借龍山社現址成立。該社創社社長顏笏山,名譽會長吳昌才(龍山寺管理人),社員以「臺灣日日新報」記者及地方文人為主。社名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顏笏山後,由倪炳煌(希昶)繼任社長,倪後為顏懋昌先生。該社定期舉開吟會,會中詩文並勵,詩多於文。
每逢八月廿七日孔子誕辰,輒舉行釋奠禮,飲福賦詩,會中亦隨時擊缽。由此社務日隆,成員亦多飲譽詩壇,可謂盛況一時。早期社員有顏笏山、倪希昶、吳昌才、謝汝銓、吳永富、陳其春、蔡彬淮、陳郁文、王祖派、歐陽朝煌、林摶秋、劉克明、林佛國、黃贊鈞、蔡石奇、李永清、陳鑑昌、駱友漁、黃福林、李根生、顏懋昌、洪玉明、吳桂芳、陳子皮、林長耀、施瘦鶴、劉斌峰、黃文虎、黃承順、黃成發、吳淵春、駱良璧、倪世敏、李錫慶、楊朝枝、林萬來、黃衍派、江榮福、蘇源春等。龍山寺內廊柱文聯詩句,許多便是出自高山文社社員手筆。近年來,自從成員高文淵、蔡秋金、陳焙焜……相繼謝世後,高山文社已漸區岑寂現今會員仍存世者,僅李榮春、陳榮弡、林振盛、鄞強等數位詩壇前輩而已。

(四)
今幸龍山寺有志宏揚固有文化,除努力於推展藝文課程外,又有恢復詩詞國學講授之議。民國九十五年,本寺邀請艋舺漢文學者張錦雲老師主持,開班教授正統漢韻,推展吟詩、賞析、詩聯寫作等藝文課程,至今已屆三年,略具規模。又與其他詩社交流,文運漸開。適龍山寺二百七十週年慶,承寺方長老支持及詩學界殷盼,龍山寺承啟宣揚國粹、重振元音之職。謹擇於民國98年12月27日,舉行「艋舺龍山寺創建二百七十週年全國詩人聯吟大會」,敬祈各大吟壇先進不吝指教。
青山橫北郭
白水遶東城
吳東晟
會員
 
文章: 523
註冊時間: 2004-12-20 03:37 AM

回到 藝誥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