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維仁 » 2008-10-28 08:35 PM
全部都是「仿古詩」也可以入選文學獎?第三屆蘭陽文學獎感想
閱讀《第三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之後,忍不住搖頭長嘆,並且為古典詩感到某種程度的悲哀。
某個獲選為佳作的集子,總共收錄了所謂「古體詩」十一首,其實根本是「長篇仿古詩」九首加上「仿古律詩」和「仿古絕句」各一首。
這十一首詩的押韻部分,用的全都是口語押韻,所以常常犯了平仄互通押韻,不同類不相近的韻目也拿來通押的毛病,甚至有一些地方完全看不出哪裡有押韻。可見作者對於古典詩的格律和押韻完全沒有概念,根本可以說是古典詩的門外漢。投稿者可以是門外漢,評審者豈能是門外漢?
但是評審給這個集子的評語竟然是:「其中此集最引人注目,全篇遍寫宜蘭十二鄉鎮市,處處可見詩人蒐羅史蹟典故用心之刀痕筆路。雖然其典故事蹟失之於堆砌鋪排,未能情景交融,古今交錯。然其癡迷於蘭陽諸景,遍注稗史逸聞之毅力,亦應置諸蘭陽詩詞史中,知有此人此篇之癡迷若是。」讀罷評語,令人擲地而嘆。
就我個人所知,本屆蘭陽文學獎傳統詩組參與者眾,甚至未入選的遺珠之中,就有很多位民間詩社與網路詩壇名家、各大文學獎古典詩組得主。而第三屆蘭陽文學獎居然把全都是「仿古詩」的集子錄取為文學獎得主,卻把多位民間詩社與網路詩壇名家、文學獎古典詩組得主棄為滄海遺珠。評審水準如此,怎能不讓人為古典詩的未來感到憂心忡忡?
台灣並非沒有能寫能評古典詩詞的教授,宜蘭縣籍人士也不乏此中高手,把全都是「仿古詩」的集子錄取為文學獎得主,這樣子實在是遺笑大方,貽害無窮。